虛空聖堂 作品

第181章 華夏物理學發展史,未來的科學世家(第3頁)

 四女王季山有三個女兒,其中一個女兒叫何澤慧,她的丈夫是錢三強。 

 而王季烈的下一輩更是人才濟濟。 

 其中以王季同的子女為最,他共有12個孩子,夭折5個,還剩7個,他們分別是: 

 三女王淑貞,醫學博士,上海婦產醫院創始人,我國婦產科學奠基人之一; 

 四子王守競,物理學博士,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曾在1931年-1933年,擔任京師大學的物理系主任; 

 五女王明貞,物理學家,燕大本科畢業,華清大學第一位女教授; 

 七女王守璨,留學英國,從事物理文獻翻譯; 

 九子王守融,精密機械專家,南開大學教授; 

 十子王守武,微電子學家,華夏科學院院士; 

 十二子王守覺,半導體器件物理學家,華夏科學院院士。 

 王家之所以能培養出如此多的頂級人才,王季烈的父母功不可沒。 

 王家所屬的王氏家族是蘇州一個集商業、科舉、文化於一身的頂級江南望族。 

 明清兩代共出過進士12人,舉人16人。 

 王季烈的父親王頌蔚,是光緒五年進士。 

 他在1890年任會試考官時,曾力薦過蔡元培的考卷,因此被認為是蔡元培的恩師。 

 此外王頌蔚還提倡士人“學習測量、化學、光學”。 

 王季烈的母親本名謝長達,嫁入王家後,改為夫姓,故又名王謝長達。 

 她是華夏著名的女權活動家和教育家。 

 她非常重視女性權益,曾說過:肢體完善固為莫大幸福,但不學無才終為社會詬病。 

 於是,她在朋友的幫助下成立女校。 

 並且她只要看到婦女受到不公平的對待,就會挺身而出,打抱不平。 

 她還重視現代科技教育,鼓勵孩子們學習西方科學知識。 

 正是王頌蔚和王謝長達這種開明的新式教育思想,才對子女們的成長產生了重要影響。 

 當然,王季烈作為長子,雖然有父母的指導,但是他受到家族傳統影響太深,所以才走上科舉之路。 

 畢竟,這時候,誰也不知道科技的未來是什麼樣的。 

 王氏的長輩們,還是希望後代有人能走科舉之路,也許是兩頭下注吧。 

 面對如此傳奇的家族,李奇維心中只有敬佩。 

 他對於王家的未來充滿了期待,也許其中有人能為他所用。 

 “哈哈,王兄你多慮了。” 

 “此番進京,你必然金榜題名,名震天下。” 

 “到時候,還怎麼會願意來我這小地方。” 

 王季烈連忙道不敢不敢,“李兄,你這話就折煞我了。” 

 “不過,我兄弟姊妹眾多,其中有幾個對西方科學很感興趣。” 

 “而且他們無心科舉之道。” 

 “此次回去後,我定然和他們宣傳李兄的求賢若渴之心。” 

 “想必他們一定願意成為黃埔理工的學生。” 

 “屆時,希望李兄能考校一番,若是合格,收下他們為學生。” 

 李奇維聽完,恍然大悟,原來你的目標在這裡。 

 他一直納悶,既然王季烈不願意現在就來這裡任職,那他來拜見自己做什麼。 

 原來是為他的弟弟妹妹謀出路。 

 這就是世家大族子弟為人處世的手段嗎? 

 怪不得王氏能屹立望族那麼久,單憑這份先見之明,就足以和普通人拉開巨大的差距。 

 當王氏發現科舉已經到頭,而科學技術成為社會主流後,立馬全力支持家族子弟從事科學領域。 

 不然離開家族的支持,王家這一脈也不會發展的那麼順利。 

 果然不能小覷任何一個能延續百年甚至千年的家族,他們積累的經驗和資源不是普通人能夠想象的。 

 同時,李奇維也在幻想,看來自己也得多生點孩子了。 

 以他未來的地位,到時候李氏家族絕對會成為世界第一科學世家。 

 但是他也怕出現後世那種:父母都是華清大學的,培養的孩子只能上藍翔技校。 

 “那真是太好了,王兄你可是解決了我的燃眉之急。” 

 “你都已經如此優秀,想必弟妹們也是驚才絕豔之輩。” 

 “什麼考校不考校,來了我就要。” 

 王季烈心中大喜。 

 如今國內雖然也有幾所西式學堂,但是哪一個能比得上李奇維的大學。 

 他自己就研究過物理,自然明白李奇維在物理學領域的地位。 

 家族子弟若是能在對方的門下學習,將來成就不可限量。 

 如今趁著對方還在草莽初創階段,越早加入以後的地位就越牢固。 

 世家大族之心思,恐怖如斯。 

 而李奇維也想借此機會,把王家的未來“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