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大學 公司 報紙,齊頭並進,李奇維的理想與現實(第3頁)
第三屆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獲得者為貝克勒爾、皮埃爾·居里、瑪麗·居里三人。
獲獎原因是,表彰他們在所發現的放射性現象上進行的共同研究。
李奇維立刻通過電報寫信,讓盛景然代為轉交給居里夫婦,祝賀他們取得的成就。
同時,他的內心則唏噓感嘆。
自從他回到國內後,好像回到了另外一個世界。
在歐洲,他叱吒風雲,在物理學領域宛如君臨天下,受到無數學術大佬的尊敬與追捧。
然而在國內,幾乎無人能理解他所取得的物理成就。
雖然有著《申報》等報紙的宣傳,但是想讓一個連正經大學都沒有的國家,有人能理解相對論,那簡直是天方夜譚。
大家知道李奇維在西方是大科學家,很厲害的那種,但是不會有具體的概念。
就跟現代人知道外星人科技牛逼,但完全不懂牛逼在什麼地方一樣。
李奇維有點懷念在國外的日子了。
不過,他知道自己的責任所在,現在還不是去國外逍遙的時機。
一方面,物理學現在處於一個真空期。
真實歷史上,1905年狹相發表,到1916年廣相發表,再到1925年量子力學正式建立。
這中間有十幾年的空白期。
李奇維如果待在國外,除非他提前把這些理論發表出來,不然就會顯得非常無聊。
然而他又不能這樣做,他還要等玻爾、德布羅意等人成長起來呢。
另一方面,則是他的原子彈計劃需要的人才實在太多了。
不僅僅是物理學家,普通的工程師、產業人員等等,都是海量的。
如果他不回國提前把理工科教育辦起來,那麼等到軍閥亂世的時候,就更不可能了。
現在開始培養,至少也能畢業四五代的學生。
到時候,他們就會成為科學之城的中堅力量,幫助李奇維完成那個宏偉計劃。
而且在亂世的時候,李奇維還能為他們提供庇護,保護國內的科學火種。
所以,現在在國內辦教育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為了不與世界產生太大的割裂感,李奇維突然奇想,乾脆他也辦報紙吧。
雖然國內已經有了很多大學,但是對於華夏那龐大的人口基數來說,依然是杯水車薪。
更多的人其實是上不了大學的,哪怕是免費的,也上不了。
但是如果他能辦一份科技類報紙,也許能提高普通大眾的科學素養。
這個時代,清朝其實也有科技類的報紙,但是那上面的內容實在不敢恭維。
李奇維準備辦的報紙,自然更加專業聚焦,不會把人帶偏。
李奇維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徐啟泰。
他們家族是西學世家,不僅翻譯過大量的西方科技文獻,而且對於報紙也有所心得。
加上積累的人脈,辦這種事情手到擒來。
很快,一份名叫《科學週刊》的報紙新鮮出爐。
上面主要介紹西方各種最新的科學進展,涵蓋物理、化學、生命科學、工程等各種領域。
而且上面報道的內容,不是那種純理論和公式的死板文章。
李奇維有著後世的經驗,自然知道報紙最重要的是什麼。
他在選擇內容的時候,就選和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
比如《科技週刊》報道,德國科學家正在研究一種人工化肥,一旦研製成功,就再也不需要天然糞便施肥了。
到時候,糧食的產量甚至能提高數十倍。
這個消息瞬間在民間引起了轟動,就連清朝的掌權者們也被驚動了。
民以食為天,如果能解決了糧食危機,恐怕這個世界上就不會存在改朝換代的事情了。
清政府這才明白科技的重要性,雖然這個研究暫時沒有成功,但是潛力太大了。
11月,黃埔理工大學主體建築框架完成,預計再有2個月,就能正式使用了。
12月,《科學週刊》報道,美國的萊特兄弟乘坐自己發明的飛機,完成人類的首次飛行。
國內的老百姓都是把這條消息當成談資,而只有李奇維知道,飛機的誕生,將如何改變整個世界。
同月,他親自掌管長江實業公司,開始了飛行器的秘密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