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我講完了,你們隨便問(第3頁)
只有打破經典電磁學的觀念,引入量子化軌道,才能解釋行星模型的穩定性。
李奇維之所以僅僅提出行星模型,而不是直接量子軌道,就是為了給玻爾鋪路。
玻爾是物理學未來的關鍵人物。
李奇維最近心中有一種隱隱的感覺,他不能大幅度改變歷史,否則會發生很可怕的事情。
所以,用量子論正確解釋原子結構,必須交給玻爾。
由他開啟量子力學的大門。
但是現在,李奇維又必須正面回答這個問題。
而這個提問的人,也不是什麼無名之輩。
亨利·布拉格有個兒子,叫勞倫斯·布拉格。
他們父子倆,因為用x射線對晶體結構的研究,從而共同獲得了1915年的物理諾獎。
那一年,勞倫斯·布拉格僅僅25歲。
真實歷史上,勞倫斯·布拉格也是最年輕的物理諾獎獲得者。
從此,他們父子二人成為物理學界的一樁美談。
但是,也有不少人懷疑勞倫斯·布拉格的貢獻。
認為只要有個好爸爸,諾獎也能隨便拿。
後世,某些小學生動不動就有什麼機器人的科研課題。
但是這些和勞倫斯·布拉格比起來,就差太遠了。
我的召喚師比你強!而且強一個次元。
然而如今,勞倫斯·布拉格的記錄已經被李奇維打破了。
不出意外,後世的物理諾獎獲得者,再也不會比李奇維更年輕了。
現在,面對亨利·布拉格的提問,李奇維只能模糊回答。
“非常好的問題,布拉格教授。”
“其實,我也想過這個問題,但是我覺得使用電磁相互作用,已經足以解釋原子核和電子的運行過程。”
李奇維在解釋的過程中,為了更能強化自己的模型,甚至使用了複雜的數學,去證明電子是如何運轉的。
跟使用幾十上百個圓,去證明地心說有的一拼。
並且,他故意提高了聲音,顯得非常自信。
於是,震懾住了所有人。
亨利·布拉格也微微點頭,顯然作為博士論文,沒必要如此苛刻。
完全可以等對方畢業後,再深入交流。
行星模型是註定要發展成為一門理論的。
至此,答辯委員會,除了導師湯姆遜,所有人都對李奇維進行了提問。
剩下的就是由皇家學會成員為主體,組成的評審團來提問了。
不過,評審團不是答辯必須的,而是湯姆遜單獨為李奇維要求的。
他們的提問,哪怕李奇維沒有回答上來,也不影響獲得博士學位。
不過,這種情況幾乎不可能發生。
評審團內心:我也不知道該問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