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哥本哈根大學的講座與偶遇(第3頁)
從麥克斯韋到瑞利勳爵,再從湯姆遜到盧瑟福。
如今卡文迪許實驗室已經傳承了四代。
大家都能感受到那深厚的物理學術底蘊。
接著,李奇維又從原子的歷史講起。
原子概念的提出,科學家對於其物化性質的研究,直到如今對其內部結構的研究。
然後又講到了他自己的行星模型。
“原子結構從棗糕模型,到行星模型,完美地證明了物理學是在懷疑和驗證中不斷發展的。”
“在原子物理學這個領域,我個人認為是充滿巨大的寶藏的。”
“小小的原子內部,目前就蘊含著無數的未解之謎。”
“比如電子的本質是什麼?”
“原子核的內部是什麼?”
“如何才能直接觀察到原子?”
“諸如α射線、β射線等,是否和原子的內部變化有關?”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問題。”
“隨著我們對原子瞭解的越來越深入,就會發現越來越多的問題。”
“人的知識就好像一個圓圈,圓圈裡面是已知的,外面是未知的。”
“隨著你從中學、大學、研究生不斷學習,你的知識越來越多,所以你的圓圈也越來越大。”
“但是圓圈越大,它觸碰到的未知就越多,這是一個無止境的過程。”
“所以,當前的物理學沒有固化,而是一個越來越大的圓圈。”
“任何人都有機會,在這個領域做出卓越的成就。”
“謝謝大家的聆聽。”
會場內頓時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李奇維的演講內容通俗易懂,卻又內涵豐富。
任何概念在他的解釋下,彷彿被抽絲剝繭一般,來龍去脈講的清清楚楚。
一點也沒有學術的乏味枯燥的感覺。
他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智者,把人們的思維接引到廣闊的物理學之海,欣賞那奇譎瑰麗的景色。
這時,在奧斯特的主持下,提問環節到了。
這可是一次難得的好機會。
能近距離和這樣一位物理學領域的天才交流,是所有普通學生夢寐以求的事情。
之前的量子論會議、相對論會議,雖然都有學生參加。
但是基本沒人敢提問。
因為身份地位擺在那,會議上那麼多大佬,萬一自己提出一個小白問題,豈不是羞愧的無地自容。
然而今天的講座性質不同,它主要就是面對大學學生的。
奧斯特教授憑藉他深厚的人脈關係,邀請到李奇維來哥本哈根大學辦講座,為的就是激勵學生們。
讓所有人以李奇維為目標,不斷攀登科學的最高峰,打破極限。
因此,沒有人會嘲笑敢於提問的學生。
而且通過這短短的一個多小時,大家也發現李奇維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人。
他不像某些學者,有了一點點知識就驕傲自大,看不起別人。
相反,他總是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
在他身上,所有人都能體會到那種平等交流學術的偉大品質。
之前李奇維在臺上講的太好了,大家聽的太投入,導致沒有人發聲,好像都忘記了提問。
所有人都被他沉著有力,洪亮激亢的聲音所感染,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
而現在,大家躍躍欲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