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空聖堂 作品

第136章 原子行星模型,震驚物理學界!(第2頁)

 然而,長岡半太郎的理論雖然極為接近原子核式結構了,但依然是一種猜想,沒有堅實的實驗基礎。 

 而且,對於所謂大質量的正電球,他也無法闡述其具體性質,和佩蘭有點像。 

 當看到小鬼子都發表論文了,李奇維徹底坐不住了。 

 如今的他已經改變了歷史,說不準就會讓小鬼子捷足先登了。 

 只要長岡半太郎再想辦法補充一點實驗,也許就真能比自己提前搞出行星模型了。 

 於是,在和湯姆遜教授詳細地討論了三天後,得到對方的同意,李奇維終於發表了自己的博士論文內容。 

 1902年11月1日,《自然》期刊首頁發表了一篇名為《物質對α粒子的散射及原理結構》的論文。 

 作者:布魯斯·李! 

 該論文通過詳實的實驗數據,介紹了α粒子通過轟擊金原子後,產生的各種散射行為。 

 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數據:每入射八千個α粒子就有一個α粒子被反射回來。 

 這個結果有力地證明了原子內部必然存在一個大質量核心。 

 論文將稱其為【原子核】。 

 原子核帶正電,集中在原子內部一個很小的區域。 

 通過實驗數據計算,原子核質量佔據了整個原子質量的99.9%以上。 

 根據以上這些真實而嚴謹的實驗數據。 

 李奇維在論文裡提出了他的行星模型猜想: 

 即原子就像太陽系,原子核是太陽,佔據最大的質量,帶負電的電子就是繞著太陽運轉的行星。 

 在原子內部,支配它們之間的作用力是電磁相互作用力。 

 論文一出,物理學界舉世震驚! 

 這篇論文的重要程度甚至不亞於狹義相對論。 

 而發表這篇論文的李奇維,則再一次讓所有人目瞪口呆,只能佩服的五體投地。 

 “什麼情況,布魯斯·李不是理論物理學家嗎?怎麼現在又從事原子結構研究了?” 

 “而且一出手就是如此重磅的論文,他的天才程度簡直讓人絕望啊。” 

 “哦,我的上帝,真的有人能橫跨理論物理和實驗物理兩大方向嗎?” 

 “關鍵是在每個領域都做出了足以改變物理學界的成果。”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盧瑟福看著手裡的論文,苦笑不已。 

 “哎,要是當初我堅持下去,恐怕發現原子核的人就是我了。” 

 他的助手索迪,在一旁笑道:“盧瑟福教授,您當初為何要放棄對原子結構的研究?” 

 盧瑟福嘆氣道:“嗐,也不是放棄,只不過我把放射性的研究排在了第一位。” 

 “滿腦子想的都是鈾鹽的放射性,α粒子的實驗就被我暫緩了。” 

 “之前湯姆遜教授告訴我,布魯斯在α粒子轟擊實驗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我還納悶呢。” 

 “我當時也做了部分實驗,感覺沒什麼成果啊。” 

 索迪安慰說道:“看來做物理實驗也需要好的運氣啊。” 

 盧瑟福擺擺手,不再懊惱,而是豪氣地說道:“沒事,反正我也不差這一個成果。” 

 “我們的元素蛻變假說,馬上就要完成了,到時候肯定不比布魯斯的行星模型差。” 

 索迪也笑道:“盧瑟福教授,跟著你學習,是我最大的幸運。” 

 索迪就是在盧瑟福身邊,研究天然放射性元素,最後才提出同位素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