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1902年物理諾獎公佈,開啟原子熱!
時間進入了10月份初,物理學界又開始熱鬧起來。
不少大學和研究機構都開始蠢蠢欲動,就連各大物理期刊也接連發布短訊。
原因很簡單,第二屆物理諾獎的獲得者即將公佈!
有了舉辦第一屆的成功經驗和背書,如今的諾獎口碑開始建立。
尤其是物理學獎,開始被廣大物理從業者接受。
畢竟第一屆物理獎得主,布魯斯·李剛得完獎,就搞出了狹義相對論這種驚天動地的理論。
大家對於諾獎的期待也變高了。
卡文迪許實驗室內,李奇維正在和威爾遜、理查森等人閒聊。
主題就是預測今年的物理諾獎。
這也是如今的物理學者和物理學家們,在研究放鬆之餘,最喜歡做的事情。
能準確預測物理諾獎的得主,說明這個人對物理瞭解很深,也算是一種能力的體現。
如果對物理沒有深厚的底蘊,你連別人在研究的重點是什麼都不知道。
或者僅僅只是瞭解大概,不清楚具體的難點、創新等。
所以凡是能權威預測的,基本都是物理領域的強人。
然而這就讓瑞典皇家科學院那幫老頭子院士難過了。
他們又遇到了和第一屆一樣的艱難選擇,成果太多了,實在難以取捨。
不過,對於局外人而言,選擇起來就沒那麼多顧慮了。
威爾遜滔滔不絕地說著他認為可能獲獎的人選,聽起來分析的頭頭是道。
“嘿,布魯斯,你認不認可我的觀點,今年的物理諾獎得主最有可能是湯姆遜教授。”
“如今原子研究越來越熱了,好幾所大學都邀請我去他們那裡辦講座呢。”
“他們現在急需能觀察到微觀粒子的儀器,從而開展研究。”
“據說,只要選這種課題,就比較容易能向學校申請更多的經費。”
“那要論對原子研究的貢獻,誰還能比得上湯姆遜教授啊。”
理查森附和道:“威爾遜大哥,我感覺你說的好對啊。”
“我最近關注《自然》、《物理學年鑑》、《科學》等期刊,發現確實是這樣。”
“上面70%的論文,都是關於原子研究的。”
“好像大家都已經放棄了傳統物理,開始朝最新的領域進行研究。”
“可能這也和盧瑟福教授之前的研究有關吧。”
“畢竟,他解釋了放射性的原理。”
“連帶著很多學校都開始了放射性的研究,而放射性又和原子有關。”
李奇維這時說道:“額,怎麼沒有人研究狹義相對論啊。”
“難道我的理論就這麼不受歡迎嗎?”
“這讓我感覺很難受啊。”
威爾遜知道李奇維又開始裝逼了,於是趕緊配合,“切,布魯斯,誰敢研究你那玩意啊。”
“一張紙、一支筆,就是全部的實驗條件了。”
“這還怎麼向上面申請課題經費啊,那些博士生估計都得餓死了。”
說的李奇維和理查森哈哈大笑。
在普通人眼裡,物理學家都是神秘莫測的人物,整天躲在實驗室裡,不知道在幹什麼。
但是走近一看就會發現,大部分人其實每天都在為經費發愁。
考慮的是從哪裡要錢,買最先進的設備和最新的實驗材料。
搞研究是要花錢的,而且還是花大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