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空聖堂 作品

第82章 諾獎將出,風起雲湧

 1901年9月21日,物理學領域兩大頂級學術期刊,《自然》和《科學》幾乎同時發表文章。 

 宣佈了一個重磅消息:全球第一個自然科學類獎項,諾貝爾獎將在10月中旬公佈獲獎名單。 

 文章上面詳細介紹了關於該獎項的信息,當然是弱化了和平獎和文學獎。 

 幾天後,消息頓時在物理學界引起一場十八級大地震,所有人都被震的嗡嗡的,隨後就是神情激動。 

 無數物理學者翹首以盼,希望自己有幸能夠中獎。 

 關於初期的諾獎,後世很多人有一個誤解,認為它在物理學界沒有什麼影響力,更別談出圈了。 

 可是真實情況不是這樣,從以下幾個層面分析,就會發現,諾獎在當時依然是震撼級別的。 

 第一,獎項的設立者諾貝爾不是無名之輩。 

 諾貝爾本人是瑞典化學家和發明家,以發明炸藥而出名。 

 他一生擁有355項專利發明,並在歐美等20個國家開設了約100家公司和工廠,積累了鉅額財富。 

 可以說,諾貝爾本身就是頂級的學者,只不過善於經商而已。 

 所以他設立的獎項,不是為了沽名釣譽,而是真心要為科學事業奉獻一切。 

 獎項立意高遠。 

 第二,獎項的獎金數額巨大,前無古人。 

 諾貝爾死前將其遺產全部捐出,總金額達到恐怖的3100萬瑞典克朗。 

 相當於當時整個瑞典國家gdp的1.7%,是整個瑞典財政收入的17%。 

 正是有了這麼一大筆錢,瑞典政府才有動力堅持頒發諾貝爾獎。 

 五大獎項,單個物理諾獎的獎金也高達15萬瑞典克朗,這還是第一屆,越往後獎金就越高。 

 所以,僅僅是獎金,就足以讓任何人瘋狂。 

 要知道,哪怕在後世,動輒能發幾百萬的獎項也是很少的,而且大多數還都是團體。 

 諾獎只發給個人,不授予團體,所以每人能分到的獎金極其可觀。 

 科學家也是人,也需要吃喝拉撒睡,一個高額的獎金是對人性的尊重,更是對科學的尊重。 

 反而那種僅僅發張紙的獎項,才是把人當牛馬,光給榮譽不給錢。 

 第三,獎項的權威性毋庸置疑。 

 物理學獎和化學獎,都是由瑞典皇家科學院作為頒發機構。 

 而瑞典皇家科學院內人才濟濟,和英國皇家科學院、法國科學院並列。 

 它是瑞典的最高學術機關和科學中心,不屬於政府而獨立存在。 

 至於候選人的提名人,則全部是來自瑞典、挪威、丹麥等知名高校的教授,在物理領域都有各自的影響力。 

 而對候選人的成果要求,更是苛刻,必須是最重大的發現或者發明。 

 所以,諾獎從開始就確定的目標,證明了它的權威性,此後一直沒有變過。 

 而且還是國王親自授獎,歐美在表面功夫這一塊,確實沒有輸過,很懂得拿捏人的心理。 

 第四,則是獎項的開創性。 

 在諾獎之前,物理學領域沒有什麼正規的獎項,大家的成果都是靠幾個熟人評審。 

 更不要提能覆蓋多個國家的獎項,完全不存在。 

 而諾獎的出現填補了空白。 

 它不限制獲獎者的國籍,將篩選放在了全世界範圍內。 

 讓所有物理學者都能參與。 

 如此一來,自然大大激發了學者們的熱情。 

 綜合以上四個條件就可以知道,雖然前期的諾獎,沒有像後世那樣被神話。 

 但是在這個時代,依然是自然科學領域內,世界第一的獎項。 

 至少在物理學者的心裡,諾貝爾物理學獎是至高無上的存在,是所有人的夢想。 

 而現在,這個獎項即將公佈獲獎名單,真正的萬人矚目。 

 隨著時間推移,甚至快要到達人盡皆知的地步。 

 這也是瑞典和挪威(頒發和平獎)政府大力宣傳的結果。 

 只要諾貝爾獎的知名度越高,影響力越大,那麼兩國自然就會跟著出名。 

 到時候就能吸引更多的科學人才,這是一個正向反饋。 

 ...... 

 卡文迪許實驗室內,李奇維、盧瑟福、威爾遜、理查森四人正在閒談。 

 威爾遜神色激動,眉飛色舞地講述著不知從哪聽來的消息,“真是沒有想到啊,諾貝爾物理學獎竟然有這麼大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