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諾獎消息(第2頁)
李奇維當然不用細看,關於諾貝爾獎的一切,他比誰都清楚。
在沒有諾貝爾物理學獎以前,這個時代的物理學家很難吹牛逼,因為關於物理學術,沒有任何獎項。
誰也不知道你的成果到底是什麼水平,外行就更不用說了,完全無法評判。
不止物理學,其他領域的科學同樣如此,因此就急需一種評判標準。
獎項這個東西,就是為了宣傳和定位使用,讓真正厲害的人能傳遍世界。
當然不能像後世,各種自封的頭銜一大堆,那是徒增笑話。
1895年,諾貝爾把他的遺產全部捐出,設立五個獎項: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文學獎、和平獎。
1901年,首次頒發,到了1968年,又新增一個經濟學獎。
每年評選一次,主辦單位是瑞典和挪威,頒獎人是瑞典國王和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頭頭(替代那兩個字)。
有一點比較特殊,諾貝爾獎只頒給在世的人。
並且按照規定,最多可以頒給兩項不同的成就,每項成就最多隻能有3位共同獲獎人。
諾貝爾獎的獲獎標準就一個:“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士。
這一點在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上沒有異議,至於後面三個,只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從設立之初開始,諾貝爾獎就成為了自然科學領域的最高獎項,無數人為之奮鬥終生!
哪怕僅僅是提名,都能名傳天下。
經過五年時間的預熱,科學界對於這個獎期盼已久。
第一屆諾貝爾獎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辦,單項獎金有15萬瑞典克朗,相當於此時瑞典一個教授工作20年的薪水,可謂豐厚無比。
從去年9月開始,諾貝爾物理學獎委員會就向很多學者發出了提名邀請函,邀請他們提名1901年第一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候選人。
這些提名者也不是隨意選取,而是委員會從瑞典的各個大學裡挑選院士、教授等。
等到後期,往屆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也會成為提名人。
到了2月份,委員會就會收集好所有候選者的信息,再經過好幾輪的專家評估、篩選,確定推薦的最終候選人,此時一般到了8月份。
等到9月,委員會再進行兩次秘密會議,最終向瑞典皇家科學院推薦最終候選人,並提交科學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