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風起東方

 1900年11月8號,清朝,寧波中西儲才學堂。 

 一個稚氣未脫卻面帶剛毅的青年,此刻正拿著一份報紙,坐在樹下,聚精會神地閱讀。 

 秋意漸涼,一陣風吹過,他隨意裹緊衣服,眼睛卻沒有離開報紙半分。 

 青年叫何育傑,今年18歲,自幼聰明好學,11歲喪父後,更加勤奮篤學,尤其擅長古詩文,15歲就中了秀才。 

 但是,受到甲午戰爭的影響,又經歷戊戌變法的革命浪潮,他認為清朝腐朽不堪,八股文更是禁錮思想,毫無作用。 

 因此何育傑決定舍科舉習西學,研究西方的格物之術,報效華夏,為推翻滿清後做準備。 

 所以他在兩年前加入了寧波中西儲才學堂,成為第一批學生之一。 

 自1895年,張之洞上奏《創設儲才學堂折》,倡開辦新學之風后,各地紛紛籌建新式學堂,類似後世的高中。 

 寧波中西儲才學堂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於1897年建立,十幾年後孫中山先生曾在此演講過。 

 此刻,何育傑看的正是討論李奇維量子論的那篇會議報告。 

 其實早在兩個月前,因為量子論的發表,他就瞭解到李奇維了。 

 甚至他還為此直接去了一趟廣州,想要見一見對方,結果被李奇維的家人告知,對方暫時在英國還未回來。 

 無奈,他只能原路返回,不過以後他就一直關注著李奇維。 

 這個時代,竟然有華夏人能做出那麼大的科學成就,這讓何育傑很是佩服,並心生嚮往。 

 今天物理課學習結束後,教習戴維斯先生給了他一份報紙,告訴他可以好好看看。 

 原來何育傑在學校,非常勤奮好學,尤其是物理、化學等課程,更是經常名列前茅。 

 所以很多外國教習都喜歡這個華夏小夥子,認為他一定會有一番大成就。 

 何育傑拿到手後才發現,這份報紙上,竟然詳細地描寫著討論量子論的會議,裡面還帶有李奇維的名字。 

 他看的如痴如醉,然後拿起報紙,連忙找到戴維斯,“先生,你能告訴我光電效應是什麼嗎?” 

 戴維斯面露苦笑,“抱歉,何,在我的國家,我也只是一個本科生,上次的量子論我都沒有給你解釋清楚。” 

 “這次的光電效應我就更不懂了,這已經是最前沿的物理研究了。” 

 “世界上能看懂這個公式的人,估計比學校的人還要少。” 

 “不過,量子論的作者,李奇維,他真的是一個無法形容的天才,哪怕在我們歐洲,都算的上物理學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