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物理盛世(第2頁)
它是經典物理學和現代物理學的分界會議,必將載入史冊。
若干年後,美國著名五星物理評論家麥克阿瑟,在接受一次採訪時,這樣說道:
“如果說1900年的柏林物理年會,是物理學之神,布魯斯·李的首秀,那麼同一年的倫敦會議,則意味著他的真正崛起,正式開啟物理學新紀年。”
會議群星閃耀,後人總結出當初參加時就已經是大佬的,有以下這些:
英國:開爾文勳爵、瑞利男爵(1904年物理諾獎)、湯姆遜(1906年物理諾獎)、盧瑟福(1908年化學諾獎)、亨利·布拉格(1915年物理諾獎)。
德國:倫琴(1901年物理諾獎)、維恩(1911年物理諾獎)、玻爾茲曼、普朗克(1918年物理諾獎)、能斯特(熱力學第三定律、1920年化學諾獎)、布勞恩(1909年物理諾獎)、魯本斯、盧梅爾。
法國:貝克勒爾、居里(1903年物理諾獎)、居里夫人(1903年物理諾獎和1911年化學諾獎)、李普曼(1908年物理諾獎)。
荷蘭:洛倫茲(1902年物理諾獎)、昂內斯(超導、1913年物理諾獎)。
瑞士:紀堯姆(1920年物理諾獎)。
美國:邁克爾遜(1907年物理諾獎)、密立根(1923年物理諾獎)。
至於愛因斯坦、格羅斯曼、威爾遜、馮·勞厄、郎之萬等人,此刻都是無名小卒。
更不用提,還有無數英國各個大學的教授、講師、研究生等等。
至於本科生,如果不是有人帶著,應該不會有誰有資格參加這個會議。
......
會場門口,開爾文勳爵和每一位到來的重磅人物,都握手錶示歡迎。
“嗨,倫琴,你終於來了,我想對你說一句,你發現的x射線是很棒的成果。”
倫琴笑道:“勳爵,您終於認為它不是一場鬧劇了嗎?”
“想當初,我給您寫信,想要分享我的成果時,您的回應真是讓我備受打擊。”
開爾文勳爵笑道:“都怪我,你看,現在有人要打擊我了。”
“哈哈哈。”說的倫琴等人都笑了出來。
他又說道:“這位就是普朗克吧,看起來還很年輕啊。”
普朗克連忙上前,恭敬地說道:“感謝您的邀請,勳爵,這一定是一場轟動世界的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