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打擊
孫星雲挺後悔的,若不是因為自己,這狗皇帝也不會認識如煙。趙禎怕是一輩子都會窩在皇宮,不怎麼喜歡出來的。
現在好了,隔三差五的就想著微服私訪。想起來,著實讓人頭大。
宋太祖建國後,不斷加強皇權,分化削弱相權。
宰相併不是一個官名,實際上是一個群體,是除皇帝之外的最高領導層。
宋初實行“二府三司制”,宰相職權被一分為三。中央雖設三省,但三省及六部長官不經特許不得管理本司事務,成為閒職。
實際權力歸屬“中書門下”這一機構,又稱政事堂、都堂等,管理國家行政事務,以同平章事為長官,多由中書、門下兩省侍郎擔任,無定員。
此外,以參知政事為副相,分割行政權。樞密院為中央最高軍事機構,長官為樞密使,與政事堂合稱東、西“二府”。
“三司”(戶部、鹽鐵、度支)主管財政,號稱“計省”,長官為“三司使”,號稱“計相”,地位略低於“二府”。二府三司各自獨立,互不統屬,直接對皇帝負責,構成最高輔政機關。
是以,光是趙禎一朝,位列宰相的人數便達二十三人。
此時年邁的王曾、李迪還有呂夷簡,以及新晉提拔的范仲淹,四人為正副宰相。
而號稱‘計相’的三司使,自從孫星雲掛了這個職務以來,就成了虛銜。
是以張堯佐一聽張貴妃這麼一說,登時說道:“此事非同小可,我理應與朝中各位相公共同商榷,娘娘權且放心,臣就是豁出性命,也斷然不會讓陛下將一個青樓歌伎納入宮中。”
張堯佐義憤填膺,這種時候最應該做的就是以死納諫,這可是名垂青史流芳百世的大好機會。
搞不好將來史書會留上這麼一筆,帝欲招歌伎入宮為妃。陳堯佐率百官以死諫言,帝遂罷。
想到這裡,張堯佐登時興奮起來:“我這就去找百官們商榷,娘娘權且寬心。”
第二日早朝,一大早,張堯佐就拉著呂夷簡、李迪還有王曾范仲淹等眾臣在宮門外說與此事。
群臣一聽,登時大驚失色,這下炸了鍋。
這是對封建倫理綱常的踐踏,是國羞,是奇恥大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