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大聯盟 作品
第三百一十二章 驚變(第3頁)
即使到了明朝,也是十斤粗鐵才能冶煉成一斤精鐵,而只有精鐵才適合做成火槍。
孫星雲決定做鳥銃,凡錘鳥銃,先以鐵挺一條大如箸者為冷骨,裹紅鐵錘成。先為三接,接口熾紅,竭力撞合。合以後以四稜鋼錐如箸大者,透轉其中,使極光淨,則發藥無阻滯。”
這就是延用了數百年的鳥銃製作工藝,雖然在中國火銃的點火技術經過了幾次改良,但是傳統銃體的製造工藝一直到晚清洋務運動興起時才被徹底拋棄,從第一支火繩槍起到二次大戰的數百年中一直採用,可謂淵源流長;
明代早期採用鉚接,因製造不便,後期採用兩段銅箍固定,雖然清洗不便,卻縮短了鳥銃的製作時間。
清代學習土耳其的方法,固定銃管用細繩子扎,在一支銃上分成幾段紮上一種牢固的細棉繩,在清洗銃管時只要解開繩子就能取下銃管。
冶鐵技術是個大問題,首先得提高生鐵碳含量,造出精鋼最好。
可做著做著,孫星雲發現與其做鳥銃不如干脆做幾支升級版燧發槍。
燧發槍威力巨大,而且射擊方便。尤其是手槍燧發槍,防身利器。不用拿個火摺子點火,用燧石搭火更方便。
燧發槍需要彈簧,這個只能手工製作,畢昇研製出一種精鋼螺旋式彈簧製作方法,非常實用。
所謂燧發槍,就是在擊錘的鉗口上夾一塊燧石,傳火孔邊設有一擊砧,射擊時,扣引扳機,在彈簧的作用下,將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門邊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藥擊發。
這個方法大大簡化了射擊過程,提高了發火率和射擊精度,而且使用方便,重要的是成本較低便於大量生產。直到17世紀中葉,很多歐洲軍隊普遍裝備燧發槍,一直1848年,足足裝備了200多年。
燧發槍用的是鉛彈,百米內可輕易穿透甲冑。
一種裝備了二百多年的武器,證明這種武器的優越性還是不錯的。孫星雲決定,製作燧發槍。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