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尸位素餐(第2頁)
這方法著實不錯,不過其實還是有很大缺陷。
畢昇雖然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但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其實並未大規模普及。甚至是到了明清,依舊是雕版印刷佔據主流。
真正靠活字印刷的書本,不到百分之五,有人說是百分之二甚至更低。
為什麼,就因為排版也是一項繁瑣技術活。古人書印的少,加上識字的都當官了,每人願意幹排版的工作。
但朝廷燒掉的,主要是科考所用和學堂供孩子學習的四書五經之類的主流書籍。這些書印刷量都是上千近萬本,這時候活字印刷術還是佔據優勢的。
古人只能按照聲韻尋找單個活字排版,也很費時費力。
不過孫星雲倒是想出了一個好辦法。
“畢昇,我可以教你,你讓木匠做一個轉盤,將活字按照聲韻排序。這樣取字時候轉動轉盤,挑起來就方便的多了。用完,再把單字放回轉盤上去,簡單有效。”
畢昇一聽大喜:“是極,小公爺,這法子甚是不錯,那小人這就去做了。”
“嗯,需要錢就去找管事劉德旺,就說是我讓支取的。”
畢昇大喜著道了謝,馬上就開始著手製作。
一百多人的工匠隊伍,加上一些和泥巴的小工,孫星雲把他們安排在了南郊窯廠。
窯哥兒李魁看到來了這麼多人嚇了一跳,以為又要擴大規模。
誰知道孫星雲讓窯廠全面停工,暫時不再生產活性炭,而是專做燒泥胚。
這些工匠雖然會鐫刻,其實大多不識字,他們只會按照字體筆畫雕刻。
畢昇將他們分成兩隊,結果發現識字的不過區區十幾人,剩下的近百人都是兩眼一抹黑。他們會刻字,但並不認識是什麼字。
於是畢昇讓這些識字的每個人刻出一個字體的模板,然後讓那些不識字的照著鐫刻。
很快,這些工匠開始動手。畢昇嚴苛細心,對每個泥字都要求很嚴,必須到達方正大小一模一樣。
而李魁則帶著窯廠的人制作膠泥,這些膠泥也是要求嚴苛。
先將幹泥敲碎,用細鑼過篩。再就是活泥巴。
膠泥要經過反覆數十道工序,踩泥,制胚,然後放入方格做成大小相同的方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