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瀟瀟 作品
第411章 歷史的兩面性(第3頁)
不要以為眼神清澈或者眼神渾濁是一種抽象的描述。這不是美瞳,也不是白內障青光眼,這是一種感覺。
頂級演員是可以在面部微表情都沒有任何變化的情況下,表現出情緒的更迭的。這個技巧很難言傳,需要演員不停地積累,然後還需要頓悟的時機。
林煜是幸運的,他的腦海中比旁人多出的那些前世的記憶,幫他省略了積累的這個過程。
而他記憶覺醒的那一刻,受到生死之間那種大恐懼的壓迫,他的情緒表現手法也得到了突破。
這些東西聽著很玄乎,又是積累,又是突破,跟修仙小說似的。但其實,量變引發質變,這純是唯物主義理論。
主持登基儀式的,依舊是禮部尚書毛澄。在整場儀式中,他並沒有表現出對哪一方的偏向,似乎他一直是那個剛正不阿的文人表率。
其實,登基儀式上,大部分官員都表現得非常正經。裝道德君子嘛,是當文官的基本素養啊。
群臣之中,只有兩個傢伙表現的特別格格不入。這兩人分別是壽寧侯張鶴齡和建昌伯張延齡,他們就是張太后的那兩個沒出息的兄弟。
這兩個混不吝,從弘治朝開始,就屬於是朝堂之中的攪屎棍了。
值得一提的是,壽寧侯張鶴齡也在去興王府迎接朱厚熜來京城的使團之中,而且嘉靖初年,他還會被晉封為國公。
這也是張嚴敢這麼改動劇本的依據之一,從這點看,朱厚熜和張太后之間,確實很有可能達成了某種默契啊。
只不過,張鶴齡這種廢物點心,成不了新帝和老太后之間溝通的中間人,所以張嚴才把這個角色按在了毛澄的身上。
五百餘年前的歷史了,靠那些文字描述,很難推斷出當時的真實情況。
但改編不是亂編,張嚴尊重歷史,所以他在創作劇本的時候,會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但也一定會從史書中找到相應的依據,至少,是可以自圓其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