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作品
第2727章
二是因為中正官多是世家大族壟斷,品評人才時更看重背景,出現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也是鞏固了世家門閥的地位和權利。
三是徇私舞弊和品評不公評,這也是歷代都無法避免的問題了。”
“很好!”
皇帝依舊是口頭表彰了一句,目光開始在人群中巡視著。
所有官員心中滿是忐忑,從春秋到先秦,兩漢到南北朝,個個主要的選拔方式都分析了個遍,只剩下了起源於隋唐、發展於宋元、巔峰於明的科舉制了。
科舉制經歷了隋唐宋元明幾朝,是所有朝代中使用時間最長、也是最公平的人才選拔形式。
而且大明的科舉與隋唐宋元不一樣,因為是八股取士。
前面都分析了優劣,那科舉制能跑的掉嗎?
本朝正在實行的,皇帝現在想要廢除的,你把弊端說的太清楚,那就是給了皇帝助力,若是避重就輕那就是欺君。
“陛下,臣是吏部尚書,主管天下官員考核,由臣來說吧!”
吏部尚書房壯麗在群臣忐忑和各種小心思中出班了,微微躬身之後,便開口道:“科舉制大多說法是起源於隋唐,但臣卻是認為起源於兩漢。
當年察舉制的弊端出現後,尚書令左雄上書漢順帝引入考試機制,於是在漢順帝陽嘉元年進行了改革,史稱陽嘉新制,
仔細分析當時的考試機制,實際上已經是科舉制的萌芽了。
科舉制度的出現,吸引了不少寒士進入政權,改變了豪門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有益於擴大和鞏固皇權;
其次,廣大庶族地主通過科考做官,給官場帶來了活力;
再次,通過院試、鄉試、會試三級考試,最後錄取的官員,基本都是有真才實學的,選拔官吏有了文化知識水平的客觀依據,提高了文官的素養;
第四,讀書、考試、做官,三者聯繫在一起,將權、位、學識三者結合起來,推動了學子讀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有益於文化的繁榮,諸如唐以詩賦取士,促進了唐詩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