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文弄沫 作品

第九十七章 吊起來(一更)(第3頁)


這個習俗是源於東北最早的居民都是滿族和蒙古族,這兩個民族都是馬背上的民族,是遊牧民族,所以當大家逐水而走的時候經常把孩子放在搖籃裡掛在馬背上遷移。

現在大姥給孩子做的悠車子就是吊在房樑上的。

有的悠車子是藤編的,但是北方不產藤編,大姥就用木樑扣卡槽,卡薄木板做了一個兩頭兒翹的悠車子,整體呈橢圓形,兩邊各有對稱的兩個小耳朵用來拴繩子。

李學武脫了棉鞋上了炕,在房樑上穿了兩根繩子,拴在悠車子的四個耳朵上。

“再往下來點兒”

大姥站在地上給指揮著,老太太抱著孩子坐在邊兒上作參考。

悠車子的高度應該在成年人坐在炕上的胸口的位置,這樣火炕的溫度能溫暖到悠車子裡的孩子,還不至於讓火炕的溫度使孩子上火。



李學武照著大姥的指揮放低了繩子的高度,調整到合適位置。

“中啦,下來吧”

見大姥說合適了,李學武將繩子繫緊了,蹲下來試了試繩子的強度,挺合適。

悠車子底部鋪著一層厚厚的乾草,劉茵把新做的小被子鋪在乾草上,又放了一個小枕頭。

“來,咱們試試太姥爺給做的悠車子好不好”老太太雙手託著把孩子放在了悠車子裡。

李學武輕輕推動,悠車子便左右搖擺了起來,孩子初見這麼好玩兒的物事抓著自己的小手兒不斷地張望著圍著自己的幾人。

“哎呀,真美呀,坐悠車子真美呀”

老太太邊推著悠車子便逗著車子裡的孩子。

“都怨你小時候淘氣,咱家以前那個是藤編的,是你爺爺從市場買回來的,用著可結實了”

劉茵說著還拍了李學武一巴掌,訓道:“你可倒好,給悠車子栓繩兒在院裡讓對門兒閆解放閆解成哥倆兒拽著你玩兒,那大磚地,沒兩天就拽壞了,不然大孫女還能用上呢”

李學武嬉皮笑臉地辯解道:“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你看我閨女不就用上新的悠車子了嘛,看看太姥爺做的悠車子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