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霓 作品

第317章 偏離(第2頁)

 

其實現在新政還沒有真正施行,王秉臣已經能預見到後面會有什麼樣的腥風血雨。

 

若是往常,王晏不會再說話,也不會再繼續逆著王秉臣的意思行事。

 

可今日註定不同。

 

王晏道:“父親說的對,我不相信任何人,這樁事必須我來做。”

 

在官家面前說那些話,就是要等著官家召見,然後將後面的路全都鋪好。

 

他認同了父親,在官家面前就要有所收斂。

 

王秉臣眉頭緊鎖。

王晏道:“父親推行新政也是為了百姓,既然有利於民生、社稷,什麼時候入手都是一樣。”

 

“為百姓爭取眼前利益,也免得還要慢慢謀算。”

 

即便小心翼翼地行事,也未必就能達到想要的結果。

 

如果大梁真的好了,謝玉琰何必對付大名府的那些人?她見過的看過的比他要多,卻也得冒著危險與他們糾纏,可想而知,所謂的小心翼翼佈局,半點用處都沒有。

 

王秉臣皺起眉頭:“你要做什麼?”

 

有些事王晏不能說,那有些事他不能瞞著父親。

 

“北方薪柴不足,到了冬日凍死者不計其數,有人甚至砍桑、棗樹取暖,如此行事,到了春日又會影響桑蠶。也有許多人家改燒枯草,婦人、孩童往往需要撿拾整日,卻也不夠用處,許多老人連口熱食也吃不上。”

 

“為政之要,在於解民之困,既然發現石炭可以替代薪炭,就要快些推行下去。大梁發現的石炭礦有很多,眼下應該集中探礦,制定稅法,讓石炭在大梁暢行。有了石炭,百姓也能不必四處尋柴、草,省下的人力可做其餘生計。”

 

“再者,石炭可鍊鐵也可煉焦,用它來鍛鐵、鑄刀、鍛造甲冑、軍器,免得大梁的軍備都是些濫竽充數之物。”

 

王秉臣眼皮就是一跳,所以王晏還要插手軍備、軍械。既然他有了這樣的思量,就會暗中聯合朝臣一同推行此事。

 

“諸州作坊打造兵器的匠人數量少,兵器質量差,武庫的人只在意兵器的數量,不注重是否能用。不如請派工官監督考核,賞優罰劣,”王晏說著道,“我已經寫了劄子,不日就遞給中書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