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奴隸皇帝石勒
按照明朝的官方說法,也就是朱棣及其子孫的說法,這場大火是建文帝無顏面對燕王,因而在皇宮放了一場大火,以死謝罪。
建文帝皇后馬氏、太子朱文奎也跟著一起死了。朱棣對著燒得已經看不出模樣的屍體痛哭流涕地說道:“侄兒為何如此?”
哭完以後,朱棣下令將建文帝夫婦以帝后禮安葬,沒有諡號,沒有廟號,沒有陵墓。就這樣,建文帝在政治意義上就成了一個死人。
那麼建文帝真的是死了嗎?雖然朱棣一再對外宣稱建文帝是自焚而死,但是仍然堵不住天下悠悠眾口,就連朱棣自己也不相信建文帝是真的死了。
在明朝中期關於建文帝下落有一種說法非常流行:朱棣為了尋找建文帝派出了兩路人馬,一路是鄭和下西洋,在海外尋人;一路是胡濙巡遊天下尋找新人。
然而鄭和下西洋耗資巨大,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宣揚國威、擴展朝貢貿易,就算想找人也只能是順路找找。胡濙奉朱棣之命巡遊天下,名為尋找仙人,實則是訪查人心向背。
朱棣得位不正,憂慮人心不服,於是派人去查訪民心如何。公元1423年,胡濙突然在半夜求見朱棣,彙報完畢後,朱棣的反應是“以此使事”。
那麼這個“一”真的是建文帝嗎?倒也未必。根據大學士李賢為胡濙撰寫的墓誌銘,朱棣懷疑太子朱高熾背地裡搞陰謀,於是派胡濙去調查。
在知道太子依然澄清孝敬後,朱棣長舒了一口氣,不再懷疑太子。
那麼胡濙有沒有找到建文帝呢?沒有人知道。此時建文帝的母親、弟弟和妹妹都已經死於幽禁之中,幼子朱文圭被囚禁在鳳陽不見天日。
建文帝對朱棣皇位的威脅已經不復存在,但是也有好事之徒想借著建文帝的名義圖謀造反。公元1416年,蜀王朱椿派女婿進京向朱棣告發谷王朱橞圖謀不軌。
朱棣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谷王竟然放出風聲說自己王府裡有建文帝,想以擁立建文帝為名推翻朱棣。然而這個所謂的建文帝實際上卻是蜀王的三兒子朱悅燇。
因為犯錯被父王責罰,所以私自跑到叔叔谷王府。谷王就在侄兒身上大做文章,說他就是建文帝。這個蜀王嚇壞了,連忙讓女婿去找朱棣舉報。
朱棣派人將朱悅燇送回蜀王府,將谷王廢為庶人,並且嘉獎了大義滅親的蜀王。在這次事件後不久,朱悅燇就去世了,年僅二十五歲。
隨著朱棣的離世,他與建文帝的恩怨也終於宣告終結。繼任的明仁宗下旨釋放了一些建文忠臣的家人,使他們不再世代為奴。
然而建文帝的行蹤依然是下落不明。公元1440年,一個叫楊應祥的老和尚在廣西到處和人說他是建文帝。
當地官員連忙把此事上報朝廷,發現這個和尚並不是建文帝,因為建文帝此時應該是60多歲,而這個和尚卻有90多歲,年齡不符。後來這個和尚被人打入天牢,死於獄中。
明英宗後下令釋放建文帝的家人,建文帝的小兒子朱文圭被釋放出來時已經50多歲,不識牛馬。放出來以後很快就死了。
建文帝的弟弟朱允熥還有後代,但是最遲到明憲宗時也已經絕嗣了。此時建文帝就算還活著也已經90多歲了,距離靖難之役也有60多年了,社會風氣相比明初更加開明,各路野史也紛紛問世。
建文帝的下落也成了熱門問題,有人說他出家了,有人說他出海了,眾說紛紜,沒有人能知道答案。
那麼小夥伴們認為建文帝究竟去哪裡了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
【從奴隸逆襲稱為皇帝的勵志人生#歷史#皇帝#小知識】
中國古代最低賤者莫過於奴隸,他們無權無勢,甚至自己的性命都做不了主。然而晉朝時期就有這樣一個奴隸,一路升級打怪,最後甚至逆襲做了皇帝,他就是石勒,歷代皇帝中起點最低的一個。
那麼石勒是怎麼完成從奴隸到皇帝的三段跳,建立後趙政權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奴隸皇帝石勒的發家史。
公元302年,幷州鬧饑荒時,石勒當時正好在幷州做佃農。眼看著就要吃不飽飯,他果斷辭職跑路。跑路途中,石勒遇到了一個熟人郭靖。
乍一見面,他就忍不住向郭靖倒苦水,吐槽自己忍飢挨餓的經歷。吐槽到一半時,石勒靈光一現,想到了一個賺錢的好法子,藉口饑荒引誘胡人西周謀生,待他們上道後就趁機將他們抓起來當作奴隸賣掉。
就這樣,石勒和郭靖一拍即合,做起了奴隸買賣。盯上這筆生意的還有一個大人物,東瀛公司馬騰。比起石勒,司馬騰獲取奴隸的方法可謂是簡單粗暴,他選擇直接綁架胡人。
石勒很不幸成為了被綁架的一員,他一路被賣到奴隸主師歡的手下。對石勒而言,成為奴隸意味著人生的低谷。
但對於喜歡投資的師歡而言,石勒這個潛力股落到他手中,無疑是刷龍傲天好感的最佳時機。於是師歡見石勒相貌奇特,直接免除了他的奴隸身份。
幾經波折後,石勒決定跟隨劉明軍統帥汲桑一起打游擊討生活。公元304年,成都王司馬穎挾持天子,引得各路諸侯討伐。
石勒幾經思考,與現任上司汲桑一起投奔司馬穎的部下公師藩。然而公師藩是個草包,不久之後就被三鎮出局,死在了狗西的手中。
汲桑和石勒也只好收拾殘兵敗將,開始跑逃亡地圖。逃亡途中,石勒看到了東山再起的機會,他一路釋放囚犯,吸納亡命之徒進入軍中。
隨後領兵支援汲桑,在石勒的鼎力相助下,汲桑打出替司馬穎清剿司馬越和司馬騰的旗號,再次出兵。這次沒了豬隊友拖後腿,石勒一路勢如破竹。
公元307年,他攻入鄴城,殺了東瀛公司馬騰,狠狠地搶了一波財寶和美女。
這一招讓石勒賺得盆滿缽滿,也讓東海王司馬越心有慼慼焉。作為石勒的2號目標,司馬越覺得與其等石勒打過來不如主動出擊。
為保命,他請來了石勒的老對頭苟希。苟希接受防禦任務後,將石勒擋在陽平地區,任對方發起30多次決戰都無法前進一步。
公元307年7月,司馬越也趁勢駐軍官渡,為苟希加油助威。見此,汲桑想起了前幾次被苟希暴揍的經歷,趕忙令手下在城牆外設下柵欄加強防衛。
苟希見狀卻沒有立刻強攻,而是選擇打心理戰,他派人到汲桑鎮前連蒙帶嚇。汲桑本來就對苟希有陰影,被這麼一下,紮好的柵欄也不要了,直接退回城裡,想要固守。
苟希卻趁此時機率兵攻城,汲桑和石勒再次戰敗,迎來被苟希暴揍的命運。而這次汲桑的命運就沒那麼好了。公元307年12月,他被禁軍所殺,退出爭霸賽。
汲桑死後,石勒總結了失敗經驗,得出結論,想走上人生巔峰,還得找個好老闆。此時他看中的老闆是漢朝開國皇帝劉淵。
為得到他的賞識,石勒決定獻上劉拉來幾撥人馬做《投名狀》。一番考量之後,他選中了張衛都、馮莫突所率的數千人。
石勒先假意投奔他們,隨後對張衛都說軍中眾人受單于的賞賜,已經想要背叛他,跟著柴魚乾了。
但是以殘餘的實力顯然難以奪取天下。如果繼續下去,大家都要在亂世當炮灰。張衛都信以為真,趕緊向石勒追問破局之法。
石勒趁機提出,索性大家一起投靠劉淵吧。他有望逐鹿中原,跟著他好歹還能做個王侯將相。就這樣,石勒成功為劉淵拉來了一支幾千人的部隊。
隨後石勒又假意投奔了張福力度,趁機架空了他的權利。再次率領張福力度手下的人馬投靠了劉淵。這兩波操作後,果然在劉淵手下得到重用。
公元308年,石勒又得到謀士張賓的相助。張賓此人才高八斗,和張良、龐統相比都毫不遜色。只可惜西晉是個拼爹的時代,張賓只是太守之子,出身不高,自然屢屢不得志。
但石勒卻不拘一格用人才。張賓在他帳下奇謀百出,石勒也因此一路開掛,攻陷無關鉅鹿常山,又拿下冀州郡縣堡壘百餘個,被劉淵立下不世戰功。
在此期間胡人傑人也紛紛前來投奔。石勒終於完成了從流寇到梟雄的進階,他也幫劉淵得到了與西晉對決的資格。
公元310年,劉淵去世,劉聰繼位為漢趙皇帝,而此時的石勒也有了一個新目標,那就是和西晉打擂臺,奪取江南地區。
然而西晉名相王導並不是軟柿子,他很快就打得石勒軍中糧草不濟,石勒也因此打起了退堂鼓。
好在張賓及時出手打斷了石勒的退堂鼓演奏,他告訴石勒如果此時退兵會給王導可乘之機,不如繼續前進,攻克江夏,獲得補給後再圖謀後路。
石勒聽後依計照做,然而他的前進卻把留守西晉都城的司馬越嚇破了膽。為防止石勒打到洛陽,司馬越乾脆主動出擊,率兵20萬討伐石勒。
可司馬越一離開中央,西晉皇帝晉懷帝就坐不住了,他對司馬越掌權不滿已久。此時趁他不在,晉懷帝乾脆下詔秦王討伐司馬越。
公元311年4月,內憂外患之下,司馬越超負荷運轉,很快就暴斃在行軍途中了。接任他的統帥是王衍,然而王衍此人除了甩鍋別的都一竅不通。
很快他就敗在石勒手中,西晉都城洛陽也在兩個月後被漢朝皇帝劉聰親自攻下。
隨後石勒又在張賓的幫助下佔據相國地區,為自己的霸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基礎剛打好,公元318年,漢朝的皇帝劉聰就因病離世了。
而新任皇帝劉粲竟然被自己的岳父靳準踹下皇位。此時不出手尚待何時?心理劉聰的養子劉曜和石勒同時出手想要誅殺叛賊,借平叛之功登上皇位。
可還沒等他們攻下城池,誅滅叛賊,叛賊內部就發生了分裂。靳準被殺,他的堂弟靳明捧著傳國玉璽直接投降了劉曜。
劉曜登基改國號為趙,是為前趙。石勒其差一招錯失皇位,只能繼續向前趙稱臣,做千年老二。這時石勒在隱忍蟄伏,那劉曜卻坐不住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公元319年,石勒遣使臣為劉曜呈送捷報的時候,劉曜竟誤以為使臣是來探他虛實的,直接斬殺了使臣。
他這一刀斬斷了自己與石勒的君臣之誼,同時也讓石勒明白,與其給人打工不如自己創業。公元319年11月,石勒自立為王,建立後趙。自此與前趙相互攻防,王不見王。
公元328年,為爭奪洛陽,劉曜和石勒這兩個曾經的同事終於在戰場上碰面了。可在這場巔峰對決當中,劉曜竟然關鍵時候掉鏈子,他飲酒誤事,被石勒三面夾擊,最終戰敗被俘。
公元330年,解決外敵後石勒正式稱帝,但這位馬背上的皇帝怎麼也想不到自己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忽略了不講石虎的野心,以至於石勒晚年病重,石虎卻封鎖了消息,圖謀登上皇位。
公元333年,奴隸皇帝石勒就這樣死在了病榻之上,而他苦心經營的後趙政權也僅僅存在了32年。
【盤點靖難功臣的一生#歷史#朱棣】
眾所周知,在明朝當開國功臣是個危險係數很高的職業,無論資歷多深,功勞多大,都有可能性命不保,甚至株連九族。
但是如果在明朝當靖難功臣,那麼回報率卻高的驚人,高官厚祿,享300年富貴。跟著朱元璋開國不如跟著朱棣造反,那麼明朝的靖難都有哪些功臣?
他們為何比開國功臣的結局要好?本期視頻就讓我們一起盤點一下靖難功臣。
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攻入南京登基為帝,隨後大封功臣,冊封了兩位國公,13位侯爵,11位伯爵。此外還追封了已經戰死的功臣。
相比於朱元璋對功臣們的血腥清洗,朱棣將主要精力都用來對付建文遺臣,清除反對勢力。對跟隨自己造反的兄弟們則要寬容許多,因而靖難功臣們大多得以善終。不過也有個別不走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