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輕言語 作品

第一百八十七章 歷代農民起義(第2頁)

 武王便在孟津舉行了誓師大會,之後親率大軍浩浩蕩蕩地奔向商都朝歌。一路上勢如破竹,很快便打到了離朝歌只有牧野。

 雙方軍隊就在牧野附近擺開了陣勢進行決戰。直到此時,帝辛仍然還在相信他是天命所歸,可戰爭的結果卻讓帝辛乃至全天下都為之震驚。

 號稱70萬的商朝大軍,竟然被姬發的區區5萬軍隊打敗。原來此時帝辛的主力部隊還在征討東夷,朝歌的所謂70萬士兵大都是從各國俘虜來的奴隸,再加上商朝內部又有當年姬昌安插的焦、葛等人作為內應。

 帝辛的軍隊一觸即潰,非但沒能進行有效的抵抗,甚至臨陣倒戈,回過頭來和姬發的軍隊一起進攻朝歌。帝辛見大勢已去,無力迴天,便獨自登上露臺自焚而死。

 最終大將惡來戰死,大臣費仲和妲己被姬發斬首示眾。延續了近600年的商朝頃刻間轟然倒塌,帝辛山河夢斷,史稱武王克殷。

 但經營了數百年的商王朝底蘊深厚,不可能一朝覆滅,而且姬發以小邦之軍統治如此大的疆域更不容易。

 因此牧野之戰後,姬發並沒有立刻將商朝的皇族趕盡殺絕,而是將帝辛的兒子武庚封於殷地,讓其管理殷民,又將商的王畿封為邶、鄘、衛三國,讓姬發的弟弟管叔鮮、蔡叔度、霍叔處分別管理,以監視武庚。

 同時為了鞏固政權,姬發把王族、功臣以及現代的貴族分封到各地做諸侯,封神農的後代於焦,皇帝的後代於薊,堯的後代於祝,舜的後代於陳,大禹的後代於杞。上述姜子牙於齊,周公旦於魯,昭公之子於燕。

 姬發計劃通過分封,最終形成以王畿為中心,眾多諸侯拱衛周王室的局面,並計劃周的王都建於洛水與伊水之間的地區,但沒有來得及興建就去世了。

 姬發去世後,兒子周成王姬誦年紀尚幼,由姬發的弟弟周公旦攝政。蔡叔度、管叔鮮、霍叔處懷疑周公旦篡奪王位,三人便扶持武庚一起叛亂,史稱三監之亂。

 公元前1039年,周公旦以周成王的名義發兵東征叛軍,很快就將叛亂平定,武庚和管叔鮮被殺,蔡叔度被流放。周公旦平定武庚叛亂的過程我們不得而知,但在此之後,商朝都城內的殷民被強行遷走,商都就此變成了廢墟。

 故後人稱其為殷墟。經過三年的東征之後,周人再也不是西方的小邦,而是一躍成為東至海、南至淮河流域、北至遼東的泱泱大國了。

 公元前1039年,周公旦將周朝的都城遷到洛邑,完成了姬發的心願。九鼎遷於洛邑,自此周王朝定鼎中原。而從此這萬里沃土也有了一個延續3000多年的名字——華夏。

 【古代農民起義哪家強#歷史#朱元璋#小知識】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自陳勝吳廣開始,歷史上每個朝代的滅亡都離不開農民起義的身影,他們用貧賤的身份為皇帝的家天下敲響喪鐘。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那麼歷史上著名的農民起義都有哪些呢?

 儘管農民起義眾多,但是為何大多不能成功?本期視頻就讓我們一起盤點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

 第一位:陳勝吳廣陳勝,陽城人,年輕時以給人種地為生。然而陳勝並不甘於碌碌無為的過完一生,而是胸懷大志,希望日後能得大富大貴。

 他對當時秦朝的政治局勢處處留意,還成了秦朝的一個小公務員——屯長。公元前209年,秦二世下令徵兵戍邊,陳勝也在徵發之列,由此結交了同行的另一位屯長吳廣。

 吳廣是陽夏人,早年經歷不詳,但性格友善,與士兵關係非常不錯。恰逢天降大雨,道路不通,眼看就有失期的風險,陳勝和吳廣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策劃起義。陳勝這邊用魚肚藏書造勢,吳廣那邊去拉攏士兵,萬事俱備之後,陳勝登高一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這句千古名言開啟了2000年農民起義的大幕,也為秦朝敲響了喪鐘。陳勝吳廣打出公子扶蘇名將項燕的旗號,自立為將軍,接連攻下陳縣等地,在攻下陳縣後陳勝自立為王,號張楚,各郡縣紛紛響應,一時間秦朝烽煙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