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輕言語 作品

第一百三十四章 冉天王(第2頁)

 那麼冉閔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冉閔稱帝后不久,石虎的兒子石祗也自稱大趙皇帝起兵造反,各地紛紛響應,剛剛立國的冉魏政權一下就陷入內亂四起的局面。冉閔派人向東晉求救,讓東晉朝廷大為惱火。 

 無人禍亂中原,如今已被我擺平,如果你們想和我一起討伐,那可以派軍來幫我。言外之意就是想以中原皇帝的身份與東晉平起平坐,這對於東晉朝廷來說簡直是異想天開。 

 東晉一直自詡是華夏正統,與兩漢、曹魏、西晉一脈相承,對於在中原割據的北朝,無論胡漢統統都不予承認。 

 因此東晉不僅沒有派人支援冉魏,反而還出兵攻打冉魏的肥合,遷徙了當地數千戶百姓。同為漢人的東晉指望不上,冉閔又該如何應對石祗的進攻呢? 

 公元351年,冉閔率兵10萬攻打石祗的大本營鄴城,圍困百餘日,死傷慘重。剛剛接受東晉冊封的燕王慕容俊,氐族首領苻健派兵救援。三方合兵10餘萬,冉閔被殺得大敗,匆匆逃回了鄴城。 

 諷刺的是,慕容俊是鮮卑人,卻得到了東晉的承認,以大燕燕王的身份進攻冉魏。 

 而冉閔雖是漢人,卻得不到同時漢人的東晉認可。那麼東晉為何會這麼做呢?前面說過,東晉自視為正統,不承認北方的北朝。 

 但若是北方的胡人首領願意向東晉稱臣,在名義上臣服東晉的話,那麼東晉也會非常樂意地冊封他們官職爵位。而冉閔稱帝建國,還要與東晉平起平坐,這就挑戰了東晉立國的合法性。 

 正因為東晉是唯一的華夏正統,這個楊閔這個皇帝,那日後東晉北伐中原是收復失地還是侵略他國? 

 顯然同為漢人的樸素民族情感遠遠不如確保自身統治根基重要,因此東晉寧可支持稱臣的胡人首領,也不願支持想與東晉平起平坐的漢人皇帝冉閔。 

 然而冉閔最大的悲劇在於他雖然有當皇帝的野心,卻無掃平群雄的能力。在敗退回鄴城之後,冉閔雖勉強滅掉了石祗,但是再也沒有能力應對慕容氏的大舉進攻。 

 冉閔窮途末路,單騎潰逃20餘里,最終被慕容俊的將領慕容恪所擒,送到了龍城,惡行山斬首。 

 冉閔死後,方圓數里,草木枯萎,連續5個月都沒有下雨。慕容俊連忙派人祭祀冉閔,追諡武悼天王。 

 冉閔的失敗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得位不正,難以服眾。冉閔雖是後趙大將,但是未建大功,受石虎養育之恩,卻挑撥石虎子孫內訌,繼而又連廢兩地篡位登基。無論是漢人還是胡人都將他視為不忠不孝的亂臣賊子。 

 二、剛愎自用,不聽勸誡。光祿大夫韋謏出身漢人士族高門,號儒學,在後趙時就已是德高望重。冉閔即位後,韋謏勸諫冉閔,結果全家慘遭誅殺。冉閔由此失去了漢人士族的支持。 

 三、挑戰東晉法統,導致腹背受敵。雖然統治殘暴,但是立國也有幾十年,在北方餘威尚在。冉閔以石虎養孫身份奪得政權,卻以漢人的身份登基稱帝,其沒有繼承到後趙的法統,也沒有確立自己的法統。畢竟當時有一個更加正統的東晉在那裡。 

 就算殺了20萬羯胡人,冉閔也不能用漢人的身份獲得同胞的認同,反而腹背受敵,最終走向死路。 

 冉閔的殺胡令真的是無意義的嗎?這之後的前秦政權吸收了後趙滅亡的教訓,不再像石虎父子那般殘暴統治,冉閔的殺胡令又在其中起到了多大的警示作用呢? 

 ——“冉閔雖然一身問題洗不白的,但是在華夏至暗時刻他是那個對抗過外族的男人,給華夏最後一縷光。” 

 ——“別的不說,沒有冉閔漢人可能絕種了,就這一點,漢人就不該對冉閔有任何不好的評論。” 

 ——“冉閔是真正黑暗籠罩萬物,他是最後一道曙光,以雷霆擊碎黑暗,沒有冉閔,就沒有乞活軍,漢人可能滅中了。” 

 ——“可拉倒吧,不愧是網廟十哲,,先不說南方漢人王朝還在,怎麼論也輪不到漢人滅絕,其次北方漢人也還在,北方又不是沒有漢人政權,也不是沒有對漢人友好的政權,怎麼就輪到滅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