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落天青色 作品

第374章 陳總,您別拿刀啊

東園會客廳中,陳陽深思許久。

 儒家至誠,道家無為,佛家無我。

 從哲學與人生態度方面簡單來說,這三種都是心靈極高的境界。

 無我更像是走信仰路子,信仰到極致可不就是無我?

 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為人服務,熱心助人時,心中發自內心的善取代了功利心,雖無實質收穫,卻有發自內心的安樂,這也是一種無我。

 當然,佛家的無我也沒那麼簡單,我的概念是無數因緣聚合的效果,是自我與外界的共識產生的標籤,以此來區分我與外界,但從無我的角度來看,人其實並沒有實質性的自我存在,那只是一種概念。

 無我,就是放下自我,無論是快樂還是痛苦,都是因為有了我的概念後,才有所執著,一旦將我變成無我,就能脫離種種情緒著眼於大千,不被慾望與偏見所限制,從而更開放與包容,解脫與自由,自此極樂,不畏生不懼死,內心安定,無憂無慮。

 算是四大皆空後的心靈超脫,此心靈安定下,心靈力量自然極強,接受無常,擁抱變化,不懼外魔入侵,甚至感化混亂,逆轉熵增。

 無為的話,清心寡慾,順勢而為,無為非不為,無為而無不為,有為而有所不為,是順天應時,於任何事情中找到規律,順水推舟,不戰而屈人之兵,且做任何事情盡力即可,不執著結果,不爭,不執,忘情,忘欲,不對正在發生且正確的事情進行干涉,上善若水,利物不爭,虛懷若谷,以無為用,道生萬物,長而不宰。

 簡單來說,這是一種極其聰明但只適合精英群體的心靈境界。

 處處說無為,實際上處處都在為,它更像一種不做無用功,直指核心,且安定內心,順勢而為,以操天下,以利萬物,以此實現心靈大滿足的路子。

 佛家無我是以內求外,小我成就大我,從而心靈滿足的路子。

 道家無為是以外求內,大我成就小我,從而心靈滿足的路子。

 怪不得佛家一直強調善,而道家一直強調德。

 而和佛道不同。

 儒家要現實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