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第2頁)

甚至還有群眾在臺上直言:“路書記,我那地本來就種不了啥,董家三娃子要回到村裡辦實業,我那丁點地,就不用賠了!”

“我的也是一樣,反正種不了啥。加之年紀大,娃不在身邊,也沒力氣種了!路書記,你隨便用吧!”

但是,路北方卻沒有這樣做。

他領著董家臺村村支兩委的專班,深入這些百姓家裡,與他們促膝長談。

針對每家的情況,拿出具體方案。

家裡條件好一點,想住進城裡的,那麼就給予經濟賠償。

若家裡條件差一點,想在村裡住,孩子多還沒有啥文化的。路北方直接就在徵用合同中標註,以後村裡引進的企業,優先錄用這些村民成為產業工人!

徹底解決他們的失地之後的後顧之憂。

綠水青山帶笑顏。

路北方的這種處理方式,讓村民更加擁護企業的落戶。僅僅用了一天時間,就全部落實佔用村民的自留地和青苗賠償問題。

待到全體村民在徵用合同簽上大名後,路北方叫來推土機開展作業,沒幾天,將那些小山包以及坑坑窪窪不見了,昔日的茅草坡,變成一眼望不到邊的大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