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回到80年代(第2頁)

 路過一家街邊小店,劉平安停下腳步,只見售貨員正用算盤熟練地計算著賬目,手指在算珠間靈活跳動,發出清脆的聲響。顧客們則耐心地排隊等待,有的手裡提著菜籃子,有的揹著書包,一切都顯得那麼井然有序,卻又不失生活的煙火氣。

 “小夥子,買點啥?”售貨員抬頭看到劉平安,熱情地打招呼。

 “哦,隨便看看。”劉平安微笑著回應,目光在店內掃視了一圈,然後落在了貨架上的一瓶汽水上,“給我來瓶汽水吧。”

 “好嘞!”售貨員麻利地拿起汽水,遞給劉平安,“兩毛錢。”

 劉平安接過汽水,遞上錢,然後隨口問道:“大姐,最近生意怎麼樣?”

 “還行吧,就是比以前難做了點。不過,咱們老百姓嘛,總得想辦法過日子。”售貨員嘆了口氣,但臉上依然保持著樂觀的笑容。

 離開小店,劉平安繼續前行。不遠處,兩個路人正站在路邊聊天,他們的聲音隱約傳入劉平安的耳中。

 “聽說國慶工廠要改革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其中一個路人說道。

 “改革?那可得好好改改!咱們這廠子啊,就是缺乏創新,產品老套,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另一個路人回應道,“要是再這麼下去,怕是要被市場淘汰嘍。”

 劉平安聞言,心中暗自思量。他知道,這兩個路人的話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工廠現狀的真實寫照。他決定將這些來自民間的聲音融入到自己的改革藍圖中,為工廠的未來尋找一條更適合的發展道路。

 乘坐公共汽車回家時,車廂內擁擠而熱鬧。乘客們或站或坐,聊著家長裡短,偶爾夾雜著對時局的議論。劉平安坐在靠窗的位置,望著窗外的景色,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親切感。這個時代的獨特韻味,讓他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實與美好。

 回到家,那是一座典型的80年代住宅樓,外牆斑駁,透露出歲月的痕跡。家中陳設簡單,木製傢俱透出古樸的氣息,一臺黑白電視機靜靜地擺放在客廳的一角,彷彿在訴說著那個時代娛樂的匱乏與珍貴。劉平安坐在沙發上,打開收音機,裡面傳來悠揚的旋律和新聞播報聲。他閉上眼睛,讓思緒隨著音樂飄遠,思考著如何將現代的管理理念與80年代的實際相結合,為國慶工廠找到一條適合的發展道路。

 夜幕降臨,劉平安坐在書桌前,藉著昏黃的燈光,開始記錄下自己的思考與計劃。他深知,要想讓工廠煥發新生,就必須深入瞭解這個時代的市場需求,把握消費者的心理,同時結合工廠自身的優勢,進行創新與改革。他一筆一劃地書寫著,彷彿是在為國慶工廠的未來繪製一幅宏偉的藍圖。

 第二天清晨,劉平安帶著一夜未眠的思索與籌備,精神抖擻地回到了國慶工廠。他深知,時間不等人,改革迫在眉睫。於是,他立即召集了工廠的管理層——工程師、副廠長以及各個部門的科長,準備召開一次緊急會議。

 會議室裡,眾人圍坐一堂,氣氛凝重而嚴肅。劉平安站在會議桌前,目光堅定,他緩緩開口,將自己對工廠現狀的分析、市場調研的發現以及未來的改革構想一一闡述。他的話語中透露出對工廠未來的堅定信念與對團隊成員的深切期望。

 “我們不能再坐以待斃,必須主動出擊,找到屬於我們的市場定位。”劉平安的話語鏗鏘有力,激起了在場每一個人的共鳴。

 接著,他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製造風扇。在那個年代,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家電的需求也日益增長。風扇作為夏季消暑的必備品,市場潛力巨大。而國慶工廠在機械製造方面有著深厚的底蘊,轉型製造風扇無疑是一個值得嘗試的方向。

 這個提議一經提出,便引起了熱烈的討論。工程師們從技術角度分析了製造風扇的可行性與技術難點,副廠長和各部門科長則從生產、銷售、供應鏈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與建議。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與權衡,最終大家一致贊同了劉平安的提議,決定全力以赴,投入風扇的研發與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