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王半仙馬甲掉了
眾人看向王源,王源對眾人拱手道:“大家都知道,江西府是我大魏最東面府城,若有如此傳世之作必然是在廬山所作,那為何此畫會輾轉流落到西面,到了西疆皇的手上,而我泱泱大魏卻連聽也沒有聽過呢?”</p>
顧太傅趕緊抬棺:“不知王公子有何高見?”</p>
王源道:“高見不至於,就是奇怪而已。其次,這簽章如此模糊,試問各位,若是自己作了一幅能夠傳世的畫作,會不署名嗎?或隨意一簽,讓人看不清作者真名嗎?”</p>
王一韜:“這?”必然不會!但剛才自己好像錯過了這個細節。</p>
顧太傅追問:“還有嗎?光靠這些還不夠。”</p>
王源道:“顧太傅別急,大家可知道這畫上的一個‘匡’字該做何解?”</p>
柴濟川道:“請王先生賜教。”</p>
王源想賜教但實在是自己不會,只知道此幅畫作的真作應該是《匡廬圖》,是五代時期荊浩創作的。然現在時空錯位,他也不知道有沒有一個人叫荊浩,也不知道他是哪一朝代的。</p>
而且自己對水墨山水畫基本一竅不通,根本不能憑藉繪畫手法判定朝代。</p>
王源道:“就在下所知,古時有個大賢曾在廬山隱世而居,姓匡,綿延幾代,世人稱其為匡氏,或匡廬,與當地盛景廬山相互成全。”</p>
眾人唏噓,一臉原來如此的模樣。</p>
王源接著:“這幅畫中的景就是廬山著名景點,將五老峰、香爐峰、三峽、諸蠡等景巧妙構思融於一紙。全圖可分為近景、中景及遠景。近景描繪一泓澗水間,悠然的船伕撐著一葉扁舟欲停靠岸,隨船伕入畫境……”</p>
王源聲音清脆,吐字清晰,指著畫作一點點講解,無不相映成趣,眾人一副沉迷的模樣。</p>
末了,王源嘆息了一聲:“可惜了,此畫真作應該被毀了,被匠人拆做兩幅,又經描補修復,做成這兩幅仿品,難辨真偽,其實,都是偽作。</p>
三皇子若是找到善作偽作的匠人,或可還原真作,倒時,自可看清那匡字後是不是還有‘廬圖’二字?以及那簽章是不是‘荊浩’或‘洪穀子’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