禿然好像你 作品

第394章 城池攻防科技戰(上)(第2頁)

 只不過,魏將郝昭在城內設置了聽甕,提前發現了他的這一意圖。

 於是在城內挖橫向的地道進行攔截,使得漢軍的地道戰術折戟沉沙。

 聽甕,是一種口小腹大的罐子。

 聽甕的發明的時間很早,在戰國時期《墨子·備穴》中就對聽甕的製造和使用方法有詳細的說明。

 而聽甕的發明是華夏工匠智慧的體現,是電子竊聽器出現前最有效的竊聽工具。

 在後來的使用過程中,聽甕得到了不斷的改進。

 因此漢代的聽甕自然是比墨子時期的更為先進一些。

 郝昭一早就將製作好的聽甕埋在地下,在甕口蒙上一層薄薄的皮革。

 安排了專業的人守護在旁,有偵測需要時,側耳伏在上面,就能“聽”出周邊的動靜。

 郝昭命這些人發現任何異常都要向他彙報,因此才能及時發現漢軍的行動。

 其實聽甕還有更高級的使用方法,在某些情況下,直接讓專業情報人員坐於甕中,聽辨聲響,這叫“罌聽”。

 不過對於挖地道這樣的大動作來說,側耳伏在上面已經夠用了。

 而且為了減少情報失誤,軍隊中往往有培訓盲人來專門執行“聽”任務。

 古人們已經發現了,當一個的某個五感失靈後,其他感官的靈敏度往往會被加強。

 盲人眼睛不行但聽力往往超強,方圓數十里的動靜都能通過聽甕聽出來。

 軍事需求往往是促進科學技術大發展的重要因素。

 地下進攻雖然行不通,還有一大堆地上的戰術。

 二城防禦體系是有護城壕溝的,但是溝中的水並不多。

 蒙皮大盾掩護之下,漢軍士兵們很快就用土塊填塞了護城的壕溝。

 然後便是襄陽炮持續的轟擊,雖然砸得他們人心惶惶,甚至破壞了一些城垛,但並沒有擊潰他們的抵抗意志。

 魏軍是見過投石車的,當年曹操就用過這玩意。

 雖然沒有漢軍的高大且拋射距離遠,但也不會太過驚訝。

 郝昭、魏平等魏軍將士堅持抵抗的決心自不必說。

 而在這些已經投靠魏朝廷的本地豪強眼中,漢軍才是侵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