禿然好像你 作品

第331章 考試,怎麼?你不敢?(第2頁)

 還有一批看到劉禪弄人後覺得自己不稱職,主動請辭了一批。

 最嚴重的是宜都郡,廖化這位宜都太守上任後勉強搭建起來的一個草臺班子,但也基本上就是個空架子。

 廖化不僅是太守,還是郡都尉,同時還幹著夷陵縣令的活,然後還親自深入一線當勸農官。

 總之,就是說朝廷有著大量人才缺口,需要選取士人出仕為官,這是現實需求。

 當然,這些都是表象,稍微聰明的人結合當下形勢立刻就能猜出,這其實是為登基稱帝后的朝廷而增補人才隊伍。

 消息一放出,立刻就有不少人四處打探消息。

 諸葛亮、法正,甚至有人問到劉禪面前。

 同時還有不少人依照傳統察舉制,向朝廷舉薦賢才。

 你不是人才短缺嗎,正好趁機安插一些我的門生故吏,家族子弟。

 然而,他們赫然發現,自己的舉薦都石沉大海,劉備竟然沒給出回應。

 這些人感到詫異,從未見過這般事情,陸續有人詢問劉備緣由。

 眼見火候差不多了,便在邸報上正式宣佈,他要在成都舉行論才大典。

 不問年齡出身籍貫和家世,為朝廷選拔優秀人才。

 只看才華,官方出面組織大家一起比試才華。

 選拔出來的優秀人才可以直接任命為官吏,為朝廷工作,成為朝廷命官。

 是真才實學,還是名不符實,考場上見真章。

 當然,對自己的才能沒有自信的,也可以啃老走家族資源、人脈通過察舉的方式出仕。

 怎麼走,你們自己選。

 消息一出,輿論頓時譁然。

 不過基本上沒有人會承認對自己才能沒自信,即便是裝也要裝出底氣十足的樣子。

 因此,此後基本上沒人在向劉備舉薦所謂賢才。

 既然你這麼賢,那就去考一考嘛,又不會掉塊肉。

 怎麼?你不敢?

 不少此前向劉備舉薦的也都選擇了撤回,表示自己舉薦的人一定可以憑才能授官。

 當然,還是有頭鐵的人堅持走察舉的方式出仕。

 老劉擱置了大部分,從中選了幾個家世著實顯赫的同意授予官職。

 許多事不是一蹴而就的,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估計會是察舉、廕庇、科舉取士並行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