禿然好像你 作品
第817章 天災下的農牧業(第2頁)
當然,即便是農業區域面對天災時也並非能夠高枕無憂。
例如蝗蟲災害這種問題,就從來都沒有一種一勞永逸的解決辦法。
只能不斷地採取各種防治措施,持續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去與之抗爭,稍有鬆懈便可能會導致蝗災氾濫成災,給農作物帶來滅頂之災。
當蝗蟲逐漸成長至接近成蟲階段時,它們便不再是雞鴨等家禽所能輕易應對的敵手了。
這些蝗蟲擁有強大的翅膀,可以自由飛翔,而且其進食的速度堪稱驚人,眨眼之間就能將大片農作物啃食一空。
相比之下,即使雞鴨有著驚人的食量,但面對如此迅速而又大量的蝗蟲,也只能無可奈何地望著那鋪天蓋地的蟲群興嘆不已。
在這種情況下,單純依靠家禽已經無法有效遏制蝗災的蔓延。
此時,必須出動人力展開全面撲殺行動。
人們手持各種工具,如掃帚、網兜等,對蝗蟲進行圍追堵截。
有時,為了更徹底地消滅這些害蟲,還會採用火燒的方法,讓熊熊烈火將蝗蟲化為灰燼。
同時,地方官府也會積極發揮作用,組織民眾參與到這場抗擊蝗災的戰鬥中來,並提供必要的人力和物力支持。
不僅如此,官府還會出資收購被捕獲的蝗蟲。
一方面,這能夠激勵民眾更加積極地投入到滅蝗工作中。
另一方面,收集起來的蝗蟲經過處理後,可以統一燒燬以防止疫情傳播,或者作為藥材加以利用。
值得慶幸的是,如今大規模的蝗災已基本銷聲匿跡,即便偶爾有小規模的蝗災發生,在地方政府的有力協調和民眾的共同努力下,也能夠勉強得以控制。
所謂的養鴨治蝗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不過是一種輔助之舉。
它主要適用於蝗蟲尚處於幼蟲時期的干預手段,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蝗蟲數量,但終究並非根治蝗災的根本之道。
因為即便是本地的蝗蟲被全部消滅乾淨,來自其他地區的蝗蟲仍有可能因氣候等因素的影響而遷徙至此,再度引發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