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擴張之勢
而西漢中前期,面臨的是巔峰時期的匈奴人。
號稱:“兒能騎羊,引弓射鳥鼠,少長則射狐菟,肉食。士力能彎弓,盡為甲騎……控弦之士四十萬。”
這麼一看,西漢維持七十萬的兵力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早期歷經文景之治幾十年的休養生息,漢朝的總人口和耕地數量已經大大增加。
有能力供養更多的軍隊,漢武帝登基以後,屢屢開邊,先後對閩粵、衛滿朝鮮、匈奴等地開戰。
兩漢時期的軍隊可以分為三種,邊防軍、郡守軍和朝廷直轄軍。
邊防軍、郡守軍是否能被朝廷直接指揮,則就在不同時期有不同表現。
由於制度性缺陷,大多數時候朝廷能指揮的是將領,而不是具體的軍隊。
周亞夫之所以被殺,主要原因還是皇帝在有限的政治制度博弈中,無法再製衡住功高震主的周亞夫。
東漢的邊防軍數量明顯下降,從西漢的十萬人降到只有五六萬人。
直轄軍更加可憐。從西漢時期的10萬以上銳減到了1萬餘人。
其實,東漢大規模減少軍隊數量,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外部威脅的明顯削弱。
雖然,東漢王朝也需要面臨各方面的外部威脅,但與西漢王朝相比,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
光武帝雖然對地方的人口戶籍掌控力薄弱,但人家到底是以武立國、馬上皇帝,對軍隊肯定有一番自己的建設。
只是現實需求就那些,在滿足基本需求方面,群臣當然無法阻止他。
但當他想要超過這些需求去強化朝廷的直轄的軍事力量的時候,群臣則就很有發言權,能夠義正言辭的拒絕光武帝的要求。
西漢時期需要面對周邊一系列對手,堪稱是強敵環繞,尤其是匈奴、百越,因此,需要大量的常備軍。
東漢時期,周邊的各個威脅已經明顯弱小。
曾經不可一世的匈奴,已經分為了幾個部分,無法與漢朝進行大兵團決戰。
換而言之,東漢王朝從自身國防考慮,已經不再需要大量的常備軍。
這就頗有些‘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