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青鳥飛鸞(第2頁)
本來這事就算結了,大家天各一方各自安好。
誰知道這段孽緣並沒有告一段落,過了十來年,不過才二十來歲的季伯昌闖出了諾大的名號。
這傢伙參加科考去了,從鄉試到殿試,統統第一名,榜上狀元。
如果他這第一名是一百分的話,那麼第二名就是六十分。
然而季伯昌得一百分,不是他得了滿分,而是最高分只有一百分。
小季牛B也牛B在這,按理來說可以入朝為官仕途一片坦蕩,他不,他就是玩,誒,就是體驗生活來了,美其名曰想要知道自己幾斤幾兩,所以才參加科考。
他是幾斤幾兩不知道,那些參加科考掩面而泣的讀書人倒是被試探出幾斤幾兩了。
之後季伯昌就留在京中了,不到三十歲竟然闖出了個“大儒名士”的名號,要知道京中最年輕的名士,門檻兒至少四十朝外,大儒的話那得五十多才夠格。
許多京中的達官貴人都願意宴請季伯昌,很有面兒,包括晉王。
要麼說晉王也是嘚瑟,還以為自己魅力無雙早就讓遊飛鸞死心塌地了,結果倆人見面了,同樣是瞅一眼,同樣是一眼就拔不出去了,歷史何其相似。
當然,晉王不知道這個事,畢竟是王爺嘛,比較專一,而且童心未泯,他只喜歡年輕的,早就不稀罕遊飛鸞了。
除此之外晉王這人比較自綠,十來天才回一次王府,這也給了遊飛鸞出府私會的機會,同時,朝堂也開始動盪不安了起來。
又過了許多年,季伯昌再一次震驚天下。
老季以大儒的身份上朝了,還出班了,並且彈劾十六人,包括皇帝,其中也包括晉王,大大小小的罪名應有盡有,而且大部分都有鐵證,其中就包括了晉王圖謀不軌豢養私軍一事。
那麼問題來了,他哪來的證據?
答案顯而易見,遊飛鸞給的。
那麼問題又來了,季伯昌為什麼要這麼幹?
兩個原因,一,為了天下公義斬奸除惡,二,為了救遊飛鸞於水火之中。
結果季伯昌錯就錯在了根本不懂“朝堂”,之後的事情無人不知,老季被打入天牢,差點九族消消樂。
前朝昏君豈會不知晉王圖謀不軌,不止是晉王,還有許多勳貴包藏禍心,問題是這個蓋子不能掀起來,一旦掀起來的話還是天下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