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當班長了(第2頁)
又招上一批隊員,游擊隊總共兩百一十二人,分為兩個中隊,十六個班,另外還有偵察班和機槍班。兩個中隊長暫時由張大年和老孟兼任。隊員招收標準,都按照李智的要求,一是家庭出身貧窮,二是和鬼子二狗子有仇。鬼子來了一年半,領著二狗子屢屢進山,殺人放火,姦淫搶劫,很多人家深受其害,所以符合這兩個要求符合的山民大有人在。
游擊隊招了十三個青少年,年齡十六到十七歲,序列排在最後,是十六班。這些隊員要麼家裡實在揭不開鍋,要麼和栓子一樣,成了孤兒。一位白髮蒼蒼老奶奶,親自領著孫子,交給李智,說孩子的爹被鬼子殺了,孩子的娘嚇瘋了,從山上掉下來,也沒了,家裡也沒啥吃的了,你們就當小貓小狗,收下吧。
說著,老奶奶流下了眼淚。誰都知道,參加游擊隊不是白吃飯的,要打鬼子,說不定哪天就打仗打死了。但留在家裡,也只能窮死餓死,還不如扛起槍,跟鬼子拼了,也是給家裡人報仇。
雖然都是豆蔻年華,但窮人孩子早當家。加上栓子和六子,十五個小傢伙站成一排,倒也不顯得太過稚嫩。只是小傢伙都沒摸過槍,需要手把手的教。
不僅教打槍,還要教臥倒、匍匐前進、扔手榴彈、拼刺刀等戰術動作。栓子可以教打槍,但其它動作,自己也一知半解,尤其拼刺刀,還不如用短刀來的順暢。
李智很重視栓子的班,專門讓老孟帶教他們。國軍不正規,是因為軍官們不想正規。他們有《步兵操典》,卻把心思主要用在升官發財上,懶得去遵守。不過也有正規的國軍,正直的軍官,老孟的連長黃埔畢業,為人正直,是難得的一絲清流,只可惜一直當連長,還被鬼子的炮彈撕成了碎片。
所以別看平時老孟和老百姓沒有區別,做起戰術動作,一招一式,看著那麼舒服順眼,李智都自愧不如。
這不怪李智。他參加紅軍,頭天當兵,第二天就跟著打仗,壓根沒有時間訓練。所有戰術都是在戰鬥中跟老兵學,打的仗多了,自己也琢磨出一套戰術動作,被老孟戲稱為“野路子”。可別小看李智是野路子,拼刺刀卻不輸給老孟。
兩百多號人轉移到了西里山。西里山四周山勢陡峭,山頂又一片空曠,還有巨大的山洞,易守難攻,適合藏兵。早上全體集合,揹著槍,從山上跑到山下,再從山下跑回山上。吃過飯,接著練瞄準,練刺殺,又分批拉到山下谷地,練習扔手榴彈。
栓子訓練刻苦,但在兄弟們面前有些扭捏。李智讓他給班裡的兄弟講話,他吭吭哧哧,半天憋不出個屁來。氣的一旁老孟跑過來,抬腿就是一腳:“你連鬼子都不怕,怎麼還怕自己兄弟?”
對栓子來說,扛槍打鬼子和在隊列前面講話完全是兩碼事。看著老孟生氣模樣,栓子只好昂起頭,閉上眼,大聲說到:“今天,我們,訓練的,科目是,扔手榴彈,大家,都認真,訓練!”
磕磕絆絆,還亂停頓,隊員們想笑不敢笑,個個憋的臉通紅。李智也忍住笑,拉著老孟走了:“慢慢來,大樹不是一天就長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