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兩個二桿子(第2頁)
“不擴充兵員怎麼打仗,拿嘴打?”
“你這是單純的軍事思想,部隊不純潔,只能打敗仗。”
“打敗仗也比耍嘴皮子強!”
“你這是兒戲,只能造成更大犧牲,於打鬼子十分不利!”
……
兩人你來我往,誰也說不服不了誰,甚至開始人身攻擊。張大年嘴笨,漸漸處於下風,但火氣越來越大。
李智和劉芳勸不住。最後李智不得不擺出隊長架子,拍了板,現在游擊隊有多少槍,就招多少人,先選身強力壯、機智靈活,並和鬼子有仇的年輕人,至於出身,不予考慮,只要心甘情願打鬼子就行。
這基本符合張大年意思,哼唧兩聲,不再說話,但心裡非常不痛快,狠狠瞪了王志先一眼:你縣委只是做群眾工作,游擊隊招什麼樣的兵,打什麼樣的仗,關你鳥事?
其實張大年想的是對的,游擊隊與縣委互不隸屬,游擊隊招兵,縣委予以配合,至於怎麼招,招多少,都由游擊隊說了算。王志先與他爭執,顯然越俎代庖。
王志先心裡也非常不滿,終究是一群山林莽夫,吃過虧上過當,仍不引以為戒。他很看不上張大年這些人,斗大的字不認識一籮筐,除了一身力氣。
省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肄業,當過大學生,若不是鬼子入了關,肯定順利畢業。帶著滿腔熱血,攜筆從戎,當然也自視清高。幸虧縣委書記劉芳是女同志,也是女子師範畢業,不然,他還真看不上眼。
還有其他原因,自從見過劉芳,王志先就想著談一場轟轟烈烈的革命愛情。有如此想法,也就有表現的渴望。他要顯示自己超高的理論水平,短時間內,就總結出一二三來。
而劉芳頭腦很清楚。她不懂打仗,王志先也不懂,所以軍事方面,還是李智說了算。當李智最終說出招兵方案時,劉芳當即舉手同意。
劉芳同意,王志先也不再堅持自己意見。
李智也不想在這件事情糾結太多,因為還有重要的事。安平縣的鬼子沒能全殲游擊隊,自然賊心不死,說不定馬上就會有動作。他立即進行下一個議題,如何保護好山裡的百姓不受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