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宋朝人除了詩詞還有吃食
當時,青苗法正在實施,黃中庸痛心地說道:“我只看到了青苗法帶來的危害,實在不忍心看到無辜之人受到刑罰的制裁。”紹聖初年(公元 1094 年),他進入朝廷擔任尚寶卿。兩年後,晉升為侍中。四年後,被授予中書舍人(內閣中書)的職位。在北宋元佑元年(公元 1086 年),他接替司馬光成為宰相。他堅定地支持哲宗時期司馬光所推行的親近民眾、扶持農民、幫助農業發展的政策。然而,他堅決反對蔡京通過挖掘司馬光的墳墓以及廢除宣仁太后等極端手段來打擊元佑派的行為。北宋宰相黃中庸堅決支持章加強邊防、收復失地的政策,推薦精兵良將為主力邊帥,果大敗夏兵於平夏城。
同年,蔡京因其過人的才能和卓越的政績而被破格提拔成為宰相。然而,與蔡京不同的是,黃中庸為人正直,一身浩然正氣。對於蔡京這樣的奸相,黃中庸自然是深惡痛絕。
兩年後,由於蔡京的陷害和排擠,宰相黃中庸被貶為太常博士。面對官場的黑暗和不公,黃中庸心中充滿了憤怒和失望。他對蔡京的亂政深感不滿,於是毅然決定辭官歸隱,回到家鄉興化軍城府西巷。這裡是他成長的地方,也是他心靈的歸宿。
黃中庸為官期間一直保持著清廉的作風,深受百姓愛戴。他擅長詩文創作,其作品風格高尚、氣節凜然,充滿了淳樸和雋永的美感。《全宋詩》中收錄了他的多篇詩作,展現了他高超的文學才華。《宋史》也對他給予了高度評價,稱讚他的詞章“高風亮節,淳樸雋美”。
如今,黃中庸雖然已經離開了官場,但他的事蹟和精神卻永遠銘刻在人們的心中。他的故居黃文正公祠依然保存完好,成為後人緬懷他的重要場所。這位清正廉潔的官員,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何為真正的君子之道。
告老還鄉之後,他決定投身教育事業,在家鄉永福潼關的教忠院裡招收學生並傳授知識。此外,他還在軍城創立了步雲書院,為國家培養出了眾多才華橫溢的學子和傑出的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