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亞529 作品

第124章 包大人來了(第2頁)

 杜妙德邁入閻羅第五殿,眼前展現出一幅令人敬畏的景象。一位面容白皙如雪、長鬚如仙風道骨般飄逸的神只正端坐在龍書案後,頭戴華麗璀璨的冠冕,身上穿著威嚴莊重的朝服,雙手緊握笏板置於胸前,散發出一種無與倫比的威嚴和莊重氣息。此人正是第五殿的閻羅王——閻羅天子包。

 閻羅天子包容貌堂堂,名包拯,字希仁,乃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士。他生活在中國北宋時期,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包拯出生於宋真宗鹹平二年(公元999年),天賦異稟,才華橫溢。在宋仁宗天聖五年(公元1027年),他成功考取進士功名,並被授予大理評事一職,隨後出任建昌縣(今江西永修)知縣。

 然而,包拯心繫家中年邁的父母,渴望能在離他們更近的地方盡孝。於是,他向朝廷請求調往合肥附近任職。最終,他得到了和州(今安徽和縣)監稅這一職位,但其父母不捨兒子遠離家鄉,包拯毅然決然地辭官歸家,全心全意侍奉雙親。數年後,他的父母相繼離世,包拯悲痛欲絕,在雙親的墓旁搭建起簡陋的草廬,執意守孝,遲遲不願離去。鄉親們紛紛前來勸慰開導,希望他能重新振作。直至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包拯方才前往京城接受選拔,獲得任命成為天長(今屬安徽)知縣。

 慶曆元年(公元1041年),包拯調任端州知府。這座城市以其精美的硯臺而聞名於世,但在此之前,歷任知府卻利用向朝廷進貢的機會,大肆搜刮遠超貢品數量數十倍的硯臺,並將它們作為禮物贈予當朝權貴們。然而,包拯上任後卻下令只按照規定數量製作硯臺以供進貢之用。他在職期間始終堅守廉潔自律原則,即使任職期滿一年即將離開時也未曾帶走任何一方硯臺歸家。

 慶曆三年(公元1043年)包拯入京擔任殿中丞一職。後來經過御史中丞王拱辰推薦於同年十一月獲任監察御史裡行並改任監察御史職務。

 慶曆五年(公元1045年)八月包拯肩負重任出任契丹正旦使出訪遼國圓滿完成外交使命歸國覆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