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昺十三么 作品

第一百零五章 造船(第2頁)

 至於各地的渡船,則是各地不願遠離家鄉來船廠的船工,在家鄉附近聚集在一起,漸漸形成有些小規模的作坊,然後利用拆解廢棄舊船舊料製造出來的,相對更為便宜了,用來在當地渡口擺渡過河合適,長途運送貨物是不行的,經不起大風浪,天氣不好之時,都不會擺渡過河的。

 胡宗全家就是在做這個買賣的,這些船工大多數是家傳數代的,都是附近之人,來歷都清楚,至於沒有根基的新手學徒想要出頭,學了收益也要慢慢熬個十年半年才行,有些老船工沒有合適的傳人也會慢慢退了出去。

 胡宗全說,從姑蘇、湖州六郡運漕糧而來,一路上橋多,船過石甕橋下,放到桅杆過橋,沿途無江漢之險,故大桅與篷帆尺寸可略微縮小;從荊楚、嶺南、江右而來的漕船,則需過湖衝江,風急浪高,波濤險阻,所以錨、纜、篷、桅,必須嚴格按照規制製造,才無後患。

 船也分南北,北船多是平底船,南船則多是尖底船,有隔艙且結構堅固,容量大、裝載的貨物要多一些,行船穩性好抗風力強,吃水深,越州、番禺沿海此船較多,其中嶺南有一種頭尖體長,帆形如摺扇,比船體還寬闊,是用鐵力木所造。

 在明州往南一帶還有一種船,頭小身肥,船首形似鳥嘴,船身長直,除設桅杆、篷帆之外,船身兩側有櫓兩隻,有風揚帆,無風搖櫓,行駛靈活,而且篷長櫓快,船行水上,有如飛鳥。

 說來漕幫、排教就是應漕運而出現的,揚州城的繁華也是因為漕運,揚州鹽商根深勢大,朝廷也曾想壓制一下徽商,做些改變,卻是無果;盧林想起去年正月初五吃飯,太宗和李景都曾提及鹽商之事,之前不知道他們的身份,如今細想多半朝廷還是會對徽商壓制的。

 盧林是管不了這些的,只是王文英上次去臨江坊之前曾說及一事,她和蘇師兄、晗師姐去了揚州見了程鳳笙,還另有收穫,說是得了什麼【丈量步車】,有大用,他不清楚是什麼;初遇程鳳笙給她觀感,就是覺得程鳳笙有錢,任性跋扈了一些而已,後來再和晗師姐與程鳳笙同遊相談,觀感就好多了,而且程鳳笙還送了他【直指數算統宗】,若是最近不能去揚州就告訴晗師姐提醒她一下。

 胡宗全對漕運是很瞭解的,說漕運興,運河通,百業旺,水運通,城池達,商貿興;還談及他這些年的見聞,總結但凡是沿途渡口城池,都很繁華,各種店鋪、作坊、酒肆、茶舍......這些都是一應俱全。渡口城池買賣的萬千貨物,東西南北都有,琳琅滿目。

 河道之上:官船、畫舫、商船、民舫、舢板、划子......往來不絕,各色人種,南來北往;帆檣銜尾,綿亙數十里。波光雲影間,舳艫相接,帆檣駢集,奔湧在大河中,隨船而行,見到此情此景,胡宗全不能不感嘆,這確實是蔚為壯觀,氣象萬千。

 盧林沒有這些經歷,廬陵城向來都是水運途經的大郡,從上游虔州一路到廬陵再到臨江府到豫章再到江州入鄱陽湖,沿著贛水水道一千五百餘里的城池渡口,都興盛得很,還有汝水、餘水、鄱水等江河,水道沿岸城池都很繁華;只是盧林走鏢見識過了東南各國風土人文,又在南海行船兩月,回來還聽得鄭田川說及真臘、蘇祿國、滿剌加國、浡泥國、須文達那國的見聞,覺得這海運還是更好。

 胡宗全說及漕運,就說到氣候了,去年至今神都一帶,一直未曾下雨,大河裡水也不多,有些擔憂,不知今年漕運會不會有問題,這次海船試水,本來海船還要多帶些人來再多裝載一些物品來的,但是怕擱淺,商議後為了安全,最後都沒帶;欽天監那邊說最近可能會下雨,再不下雨,這漕運糧船運不過來,就要走陸路了。

 盧林聽得這些話,想著如此異常氣候,怕是西胡和東胡都有了白毛災的跡象了,離開臨江坊時,廬陵城也是數月未曾下雨,不知道江右那邊如何了。這些都要等端午回神都後再瞭解了。

 .

 四月十四日午時到達東海,黃河是在東萊南邊入海,離蓬萊派不算太遠,江飛鴻相對熟悉一些,韓少柳、汪成、衛回三人也都來過幾次的;盧林站在船上遠遠就看見這海水黃黃的一片,不似南海那般模樣,這黃河入海裹挾著泥沙,還真是黃啊。

 姜星冉此時從艙房出來,聽得盧林說及感受,告訴盧林說,她們幾人在艙房就用千里鏡遠遠看見了這情形,江飛鴻是見慣了的,說這東海這一帶大河入海之處就是這個樣子;姜星冉還說蘇師姐正在艙房問及江飛鴻有沒有文螺,江飛鴻一時間也沒明白蘇師姐說的什麼。

 盧林聞言也和姜星冉一同去艙房了,卻看見蘇師姐為了吃文螺可是用心得很,拿著紙筆發揮出了繪畫的本事,還喊狐師兄過來,總算是和江飛鴻說明白了,江飛鴻看了後說道:“蘇姑娘,你這畫的說的,和東萊這邊一種叫做花紋螺的有些相似,具體是不是我也不確定。”

 蘇師姐問道:“江姐姐,那這花紋螺你們一般是怎麼吃的?”

 江飛鴻說道:“都是上湯白灼,先用上湯鎖住螺肉的鮮甜,隨後淋上滾燙雞油,使其鮮嫩含汁,入口前蘸上醬料。”

 這種做法狐師兄知道,也吃過,說道:“這上湯白灼在番禺一帶也是常用的吃法,雖說味道也不錯,但我覺得還是不如炙燒入味。”

 蘇師姐沒吃過上湯白灼的,很想嘗一嘗,又問道:“江姐姐,你可知這海邊何處可捕撈到這種花紋螺?”

 江飛鴻聽了也說不上來,她對吃的不是很有興趣,說道:“我記得也是因為這花紋螺不常見,吃過幾回而已,可沒想過去捕撈,可以去找這裡的漁民打聽一下,他們應該知曉。”

 幾人在房間說著話,海船這時停了下來,泊在岸邊,眾人就都去了船板上,六掌派告訴眾人休息半日,大家自行安排,也可下船,但不要走遠,明日辰時集合;蘇師姐聞言馬上拉著江飛鴻和雅師姐下船去打聽這花紋螺去了;盧林則和姜星冉下船四處轉轉去了,許多人也都下了船,這坐了三天的船都有些悶。

 此地偏僻得很,就只有數十戶漁民散開居住而已,盧林看了看停靠在岸邊的船隻,都是類似乘坐三四人的舢板之類的,大一些也不過多乘坐二三人而已,盧林和姜星冉隨意的在海邊走著,到了一戶漁民家討要了些茶水喝,閒問及漁家的生活情況。

 漁民說都是靠海靠天吃飯,女子要好一些,成年男子都是要出海打漁的。雖說都是海邊長大的,水性都很不錯,但是遇見老天爺發怒,遇見大風浪,一個浪頭過了把船翻了就回不來了,這邊家家戶戶都有回不來的人。出海打漁往來一趟,運氣好能夠撈個百八十斤的海貨回來,賣了能夠換回半個月的家用,一個月出個兩三次,除去不能出海的幾個月,勉強能夠維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