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七脈
三月初三上午,六掌派講了西關大戰他親歷的第一仗,這說的和王侍郎、馬侍郎他們這幾個月的就大相徑庭了,他們講述的都是各種典籍記載的典籍大戰例,這些都算是戰後的總結分析,勝是勝在那些地方,敗又是敗在那些地方,用的什麼陣法這些。
六掌派講述是親歷的,並沒有勝敗之論,只有身在其中的感受,是一場去支援途中的遭遇戰,這是在大戰之初,雙方都沒有太多的準備和經驗,從開始的慌亂到逐漸的冷靜;六掌派似乎是在回憶一般,慢慢的說著自己的感受以及這一隊人馬的遭遇。
這種遭遇戰更為考驗隊伍平時訓練的配合,以及主將隨機應變的指揮能力,軍士至今配合默契程度如何,能夠快速在主將的指揮下佈陣迎敵,就能夠佔據主動,損失就會減少很大;這樣的遭遇戰主將的決斷和態度很關鍵,是戰是退,是攻是守,需要在短瞬之間作出判斷髮號施令,第一道命令就決定了這場戰事的大致結果了,過程就看將士們的了。
雙方實力相差不大,主將快速果敢的決斷,更容易帶領隊伍獲得勝利,說是勝利其實就是保存了更多的人馬下來繼續去完成本來的任務;稍有遲疑就容易錯失良機,隊伍大損,任務失敗;這種遭遇戰勝負是很難說的,只能說損失少就是勝利;若是實力懸殊,遇見大部隊了,那就得儘量減少損失撤退了;都需要主將在短瞬之間來決斷。
這一場遭遇戰,六掌派是跟著崆峒前二掌派的,那會也就是二十一歲,六掌派他們兩千人馬遇見的西胡人馬比他們多了一千,前二掌派在遭遇之時果斷下令佈陣迎敵,最開始都很慌亂,西胡軍隊則是反應慢了一些,失去了先機,人數多也沒用,一番拼殺後,西關將士軍心穩定了下來,把優勢發揮出來了,廝殺了近一個時辰,這才各自退去。
這場遭遇戰,談不上勝負了,六掌派這邊折損了近千人,西胡人折損了一千八百餘人,只能說六掌派這邊戰果更好一些,若是再繼續拼殺下去,那真就不知道會有多少人能夠活下來了。
王侍郎和馬侍郎都是沒有上過沙場的,兩人都是四十餘歲,在兵部為官也就十五六年,對兵書兵法鑽研很深,講起那些戰例都很有見地,但和六掌派說的親歷相比就遜色多了,六掌派也不知道是不是講過很多次,還是準備充分,講得是有聲有色,讓人彷彿身臨其境,感受到了其中的每一個細節,反正盧林聽了覺得很殘酷,心中有些發冷,再看其他人也聽得都有些冒冷汗。
中午吃飯的時候,眾人都討論起六掌派所講的,都心有慼慼;昨天六掌派說及領兵之事,眾人聽了都頗為振奮,今日再聽這戰事,猶如一盆冷水潑了下來,都警醒過來,這上了沙場是搏命,可不是一般的江湖廝殺,他們這些人都或多或少的經歷過江湖廝殺,但是和這成千上萬的大軍廝殺完全是不一樣的,江湖廝殺或許憑藉武藝高強勝出,在沙場就很難說了,什麼情況都會發生。盧林想著鄱陽湖大戰,漢王不就是在大戰中意外身亡的。
下午申時,盧林和姜星冉,找到蘇師姐,照舊抄錄一份蘇師姐幫他潤色過的感悟,但沒有直接回匠房去,而是和姜星冉一起認真向蘇師姐請教了一番;王侍郎和馬侍郎講述的那些戰例,盧林抄錄一遍交上去對付一下可以,六掌派這麼用心給他們講述親歷戰事,不能這麼敷衍了,得多瞭解一些,萬一六掌派問起了也好應答。
如今戰事將起,別人不清楚,盧林是知道一些的,西關這邊多半是六掌派是主帥之一了,應該是在西關這邊為主的,東關那邊不清楚是不是二長老,再有一個就是兵事堂堂主葉成梁,兵事堂還兼顧其餘各路的戰事。朝廷這麼安排他們來學兵法韜略,本就是為了戰事做準備的,戰事一起,他們自然要領兵上戰場的。
隨後六掌派每日上午講述戰事,都是親歷的,有大戰也有小戰,還有帶領斥候去偵查的與西胡斥候之間的搏殺,都是江湖高手,沒有大陣仗的慘烈,但更為驚心動魄,這些更考驗個人的本事。
盧林這些天每日少鑄造了半個時辰,下午申時就和姜星冉還有蘇師兄他們,一同聽取蘇師姐的分說,然後再去匠房鑄造,在三月初七這天,將劍胚錘鍛到斷裂,仔細看過斷口,盧林知道這是他用摺疊錘鍛的極致了,再想更進一步是千難萬難了,縱然是修為到了八脈頂峰也不能有太多進展了,就不知道極境後會如何。
在劍胚錘鍛之前,盧林每日錘鍛前都會試一試彎曲度如何,這天是可以八圈了,然後錘鍛了一個時辰後斷裂了的,已經試出來八圈是極致了;盧林就著手開始製作機括的鐵條了,材料就用這普通的礦材和風磨銅熔鍊在一起來摺疊錘鍛,用了風磨銅進去應該可以增加一成左右的韌性,其它的都不去考慮了,只求韌性。
這次不再是熔鍊成劍胚樣式來錘鍛,是按照扇子和暗弩的尺寸來的,約莫六七分寬的鐵片,厚度要錘鍛到不過半釐;這需要很細緻的錘鍛,用的是小錘,這薄鐵片長有三尺,一連錘鍛了五天後,盧林隱隱覺得心法有突破的跡象,這是他第一次如此精細的錘鍛,之前鍛造腰帶劍用大錘,和以前鑄劍區別不大,這次精細錘鍛還別有收穫,對於一些鑄造細微的體悟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