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昺十三么 作品

第一百四十章 昭告

 看完郭文的信,盧林接著打開大掌櫃的信看了起來,大掌櫃在信中說,臘月二十六,他和三叔、範先生、黃雲峰去了一趟桃花島,看了看那邊的情況,商議了一下建造船塢之事;範先生對於墨潭船塢的建造得到大掌櫃的異常欣喜,於是就將他的設想都說了,確實是範彥純調回工部,他認為朝廷要開海運了,提前準備造船了;等到三叔說及這大河的限制,只能在墨潭船塢造一些的江河運輸之船,大海船是肯定不行的,範先生也認為三叔說的極為正確。

 對於在哪處海邊建造大船塢,範先生從他的經歷見識分析兩處地方選一個,一是松江那邊,位置極佳,很適合,還可以遙對扶桑,缺點就是離南海那邊太遠了,至於東萊那邊,是黃河入海口,應該是朝廷首選,松江是長江入海口;二就是鷺島那邊不錯,離瀛洲很近,那邊島嶼眾多,去往東南各國的也是以前海運之路。

 據範先生所知,以前的有海運最早是在合浦一帶,那時合浦是商旅雲集,舳艫千里,異常繁華,史書記載:自合浦徐聞南入海,得大洲,東西南北方千里。自徐聞合浦船行可五日,有都元國,又船行四月,有邑盧沒國,又船行二十日,有諶離國……與應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琉璃、奇石異物,賚黃金雜繒而往。其中記載的大洲即是如今的儋耳,其它地名就不甚清楚了。

 但是在合浦之前,東南海運是日南郡南日港,如今叫做占城了,也叫林邑,就是盧林走東南鏢之時,從升龍乘船到南定再下船之處的廣平一帶,史書記載:日南郡,其徼外諸國自武帝以來皆獻見,後桓帝時,安息、大夏、大食、天竺皆來此道遣使貢獻;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獻象牙、犀角、玳瑁。

 當時越族逐漸漢化,沒有什麼問題,但是那些深目高鼻,髮捲色黑的吠陀人不服漢朝統治,時常反叛,焚燬府衙、殺害官吏,搶劫富商之事時常發生,最終導致了日南港時常“障塞”,日南港就此逐漸沒落了下去,海外客商改走合浦,於是造就了合浦,使之成為漢朝當之無愧的第一港。

 合浦的沒落是因為造船技藝的發展提升而導致的,最初出海的商船靠著海岸行駛,當時的海船都是平底船,不能抗擊海上強大的風浪。及至後來造船技藝發展提升,出現了尖底海船了,大者長二十丈,高去水二三丈,望之如閣道,載六七人,物出萬斛。欽廉之西南,海多巨石,尤為難行。大船走近海,容易擱淺觸礁。以前沿海行船的通道,變成了一條險路;再就是合浦入海的南流江水帶著大量的泥沙,在海口沉積,日積月累,縱橫的河道逐漸擁塞,海灣也漸漸變成平原,合浦就此漸漸衰落下去了。

 合浦沒落之後,海運轉道到了嶺南番禺,番禺也成為一時無兩的大城,號稱是珠璣、犀、玳瑁、果布之湊;待到五百年前胡人禍亂中原之時,嶺南番禺也遭受了戰事波及,損失破壞極大,此後海運繁城再轉到了溫陵;溫陵繁華不過一時,朝廷因為西關和東關胡人之威脅,顧之不及,於是出現大量海盜,以及扶桑人燒殺搶掠,海運也就此禁了。

 看到這些,盧林有些明悟了,範彥純外放溫陵,沒有放棄過海船海運之研究,這多半是範先生的教誨了;範先生選定鷺島離溫陵也不遠,不過兩百里左右,而且鷺島離瀛洲更近,駕船出海過去也不過一天左右,松江一帶則要顧及扶桑海盜之患。

 大掌櫃寫信應該是和三叔商量過的,知曉盧林要去鷺島一趟,提及鷺島之事,儋耳這處三叔提了,範先生直接否定了,以前平底船可以走,如今是不行了,船走海岸很危險,從儋耳走外海可以,這樣就繞過了合浦一帶了,直接可以往南去了,據範先生所知,第一站應該可以到達占城南邊,靠近真臘了。

 這些都是以前工部保存的典籍中記載的,至於海運如何行走,工部保存的也是數百年前的海圖,不知如今有沒有變化,大掌櫃信中說及這些,寫信是讓盧林去了鷺島問問鄭溪厝這些人看看,他們常年在外海更熟悉一些。

 造船之事,先在墨潭船塢製作江河運駛大船,招收熟練工匠和船工,同時培養工匠和船工,這些人漕幫和五湖水寨都可以幫忙,至於工部那邊,範先生判斷是會先造戰艦,朝廷要開海運,首要就是清理海患,清除海盜禍害。大掌櫃說這些事情,如今知道的人極少,儘量保密,去打聽也不要輕易洩露出去,待得墨潭船塢造出了大船再說。

 最後大掌櫃在信中說及朝廷昭告天下之事,令牌朝廷會給盧林一塊,這是安排好了的,盧林自己妥善保管好,不用給任何人。朝廷或許還有些安排和要求,大掌櫃在神都時都答應了,只是朝廷當時沒有說什麼事情,說是等昭告天下後再說,大掌櫃讓盧林代表臨江坊做主都接下來即可,做不來的就寫信回去,不用勉強。

 盧林看完了兩封信,提筆給郭文寫回信,林戴裡和廬陵城兩成的錢莊,既然崔子芊想開那就先開了,都讓崔子芊去安排,讓郭文和崔子芊商量挑選一些合適的人去跟著學,【直指數算統宗】既然王文英和範先生都極為重視,刻印推廣加大一些。龍泉茶葉之事,讓郭文去問問姜季風和莫大匠,三叔那邊郭文也可以去問問,武夷山朱叔那裡安排人去不是問題,還可以問問將兩處的茶葉買賣合在一起做之事如何。

 最後說及李兄說及培養人才之事,這事盧林是偏向崔子芊來更合適,但是他不能去提及這些,略微在信中拐彎抹角說了一下傾向,並不說崔子芊,讓郭文和崔子芊去商量,那天聽李兄說起的架勢,應該多帶些人來,至少來個十人以上為好。

 寫完信,盧林也沒想著馬上寄送回去,還有等幾天看看朝廷昭告天下臨江坊重列三大鑄之事的舉動再說。盧林再細想,他不知道如何找尋到李兄,初次見到是在匠房給李皇極鑄劍時,後來再次見到是中秋在郡府,第三次也是在匠房,李兄是跟著姜星冉過來的,第四次就是李兄這次請客了,聯繫李兄之事這還得問問姜星冉。盧林仔細看了一遍信,沒有什麼問題,洗漱後就躺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