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昺十三么 作品

第一百二十五章 議事(第2頁)

 龍掌門說道:“當年西關之事沐師弟說的和我知道的一樣,我就不多說了,道遠和霜兒帶著孩子十月來臨清,和我說及了一些事情,對於曹師弟,道遠沒有什麼偏見,就事論事,只是覺得曹師弟和三尺溪來往過於密切,有些不妥,顧及這些情況,而且今天要談的事情很重要,道遠就請求避開曹長老,那就避開曹師弟吧,我也同意了,沐師弟也同意了。

 關於曹師弟的情況,你們也都清楚,如今臨清是什麼狀況,江湖人都清楚,我也不去說什麼了。當年霜兒和曹壘的親事是我答應的,結果你們也都知道,箇中原由有些隱私,我就不說了道遠和霜兒的事情,當時江湖人盡皆知,我這個做師父做長輩的沒有做好,令他們蹉跎了十多年,還好如今他們都在一起了,還有了一對兒女,我也心安了一些。

 道遠在臨清呆了一旬然後又去了東關一趟,見了常師弟,回來也帶回了常師弟的回信,臨清這三十多年一直是老夫擔任掌門,並非老夫戀棧不去,實在是無人啊,幾個弟子都平庸了一些,不能勝任此位,交給他們怕是臨清就四分五裂了,老夫縱死亦無顏去見臨清先輩。”

 眾人聞言都看向三叔,這都有孩兒了,盧林看見墨二犇更是驚訝,偷偷用手捅了捅三叔,在桌子下悄悄豎起拇指。

 虛見太上長老問道:“龍師弟,你的為人我們都清楚。只是你這年歲比我小不了太多,可有所安排準備?”龍掌門雖然比虛見太上長老小個十歲左右,但看著更蒼老一些。

 龍掌門說道:“我這幾個弟子都不行,霜兒勉強可以,但如今是不行了,應該說是十餘年前就不可能了;後輩弟子中,宇文慶穩重一些,最初是想將他培養出來,只是臨清的情況現在不是穩重可以應對得了,好在出了個裴易,也去東關磨鍊了一年,常師弟對他在東關的表現比較認可,這次道遠去東關帶著我給常師弟的信,就是問一問常師弟對裴易接任掌門的看法,常師弟回信也同意了,裴易就是臨清下任掌門了,三年後接任,這孩子還稚嫩了一些,如今也只能這樣安排了。”

 古羽真人有些驚訝道:“龍師弟,你這可比我道門快多了,這決心很大啊,道門是安排梁世五年後接任掌教之位的。梁世那時也有三十二了;這裴易今年也才二十二吧,三年後也才二十五,有些過於年輕了,怕是難以服眾,這般安排是不是有些倉促了。”

 龍掌門起身拱手團團作揖道:“古羽師兄,臨清如今也只能這樣了,我儘量多撐幾年,在背後支持裴易,也希望諸位日後對裴易幫扶一把,多照應一些。”

 守鶴師祖聞言見狀,頓時動容,連忙起身伸手示意道:“龍師兄,你先坐下說話,切莫這樣,你這樣說讓我這老臉燒得沒地方放啊,不說五大派三大鑄同氣連枝數百年,不會坐視不管的,就憑你我之間的交情,我就不會不管。”

 其餘人也都紛紛起身勸說龍掌門。龍掌門見狀,坐下說道:“剛才所言是我和常師弟定下的,曹師弟還不知曉,以後或許還會有風波。”

 虛見太上長老問道:“龍師弟,你這些安排,都是防著曹師弟,可否說說詳情?論武學才情,你當初更能入極境,不會止步於半步的,可有什麼緣故?”

 龍掌門嘆息了一聲,說道:“虛見師兄,我也是為此蹉跎了歲月,耽擱了弟子的培養,此事真不好說,也不足為外人道也;曹師弟是權欲心重了一些,至於他有什麼想法,這些年疏遠了,我們都不清楚,這些年他所作所為,實在是令我傷心;道遠這次來見我,和我說起過一些往事,我才下了決心的。

 如今裴易已是霜兒的弟子了,這是昨夜定下的,我和老三鮑方也說過了,當初裴易進入臨清後,我也只是讓他記名在鮑方門下,平素都是我教他的,裴易要當掌門,至少臨清內不要有什麼干擾了,霜兒不在臨清,是會支持他的,若是有事,道遠他也不會袖手旁觀,這就好了很多;再有你們的關照,裴易也不會過於艱難了。”

 盧林聽得一愣,裴易成了三嬸的弟子了?龍掌門這樣安排,裴易當了掌門,頭上的師父換了,上面沒有人指手畫腳了,是個很好的辦法,還不會受到三嬸三師兄的影響了,有事找來,三叔肯定會幫忙的,這引以為援的助力不弱於其餘四大派了。

 守鶴師祖他們聽了都看向三叔。

 三叔說道:“霜妹和我只會在廬陵這邊,不會過問臨清之事,若是裴易有事,自會前去相助。”

 龍掌門接著說道:“說來五大派中,只有我臨清最為散亂了,幸虧常師弟堅守東關,龍潭這邊小事不斷,我還可以壓制得住,大事是暫時沒有;只是曹師弟最近去了幾趟三尺溪,中秋前還從那邊帶來許多神兵利器,曹石還兜售過,若是早半年的話,這可是人人都爭搶著要的,如今有了【人器合一】之說了,曹石沒有賣出去,最後還是被盧林購買去了,是失算了,至於他們為何如此,我也不太清楚。

 曹師弟端午還在三尺溪的,並不清楚【人器合一】之說,因為臨江坊的緣故,三尺溪那時也不知曉,如今是都知道了,他們之間關係,道遠比較顧忌,那日盧林和白雲意擂臺比試,最後一招大家都看在眼裡,沐師弟和道遠說盧林所學是八寶閣的左手刀,但三尺溪白雲意的劍法可是右手,不知有何分說?”

 虛見太上長老沉默了一會,說道:“沐師弟和我來信說過這事,這左手刀確實是八寶閣的傳承,已有數百年,百年前覃化和陳炳德叛出八寶閣,這左手刀就失傳了,這事五大派和千鋒照、百鍊堂都有當年八寶閣的來信留存。

 左手刀之事先師曾經和我說過一二,八寶閣當年歷代閣主都精研左手刀,最後一式極境之下無敵手,這是公認的,他也未曾見過這刀法,也是聽聞長輩講述,論及過五大派三大鑄的武功,其實當初各有所長,不分軒輊的,只是三大鑄的武學傳承遺失頗多,這不知是何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