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商覽(第3頁)
本朝立朝前五年因循舊制,都是沿襲明月朝的,第六年開始慢慢有了變化,第十年,高祖皇帝開設女官,自此後女子可參加科舉為官了,這是前所未有之事,史書記載當時許多窮酸腐儒、冬烘先生、遺老遺少都是哭天喊地的說此事不可行,祖宗之法不可隨意變,有違聖人之說……一時間群情激奮,朝野上下也都議論紛紛。
高祖皇帝只說了一句話:你們這些人是怎麼生出來的?
然後就沒有人說話了。
僅僅過了一年,科舉就有女子過了院試,第三年就有女子從會試中脫穎而出,廷試後為女官的有三人,再往後也都有女子為官,出眾者則還沒有,直到三年前王文英橫空出世,直接從本朝第一個女解元,就連著會試、廷試成為第一個女狀元,這兩年各地書院女學子增加了不少,在學子中已經有四成了。
還有一事,當時也曾震驚天下,開了女子科舉之後第五年,高祖皇帝派發銀兩遣散了所有宦官,皇宮之內再無宦官,天下也不再有宦官了,至今已有五十年了;其實在玉龍王朝立朝之初,皇宮就沒有招收過閹人進宮,只是沿用了以前留用的,自此後宦官於世間漸漸絕跡,就算有不多幾個長壽者也都垂垂老矣。
倒是有好事者說,明月朝之亡與宦官關係極大,當時宦官專權,弄出許多天怒人怨之事來,而且這種事情不是明月朝獨有,再往前史書記載宦官專權禍亂朝政之事並不鮮見,玉龍王朝這是汲取前車之鑑,防患於未然。皇宮內仍有宮女,數量相比明月朝是少了八成,皇室開銷也減少了一多半,皇宮安全值守由天策軍內衛負責。
高祖皇帝在位一十九年,在玉龍王朝十五年遣散宦官之後,將朝政之事交由內閣和翰林院共同處理,高祖皇帝最後定奪,說是定奪,其實是內閣和翰林院商議出結果後,高祖皇帝批閱確認蓋璽印而已,四年後高祖皇帝退位頤養天年,時年六十有五,此後再也沒有參與過朝政了。
高宗皇帝繼位時三十有七,四年後西關大戰,戰後第二十三年,高宗皇帝退位,時年亦是六十有五,高宗皇帝在位二十八年,本應是勵精圖治的二十八年,孰料遇上了西關大戰,國庫消耗極大,幾近空虛了,此戰雖是玉龍王朝上下同心勝了,但也是慘勝,在西關損失將士近八十萬,西關附近五百里一帶百姓流離失所,鄉村之地不說十室九空,七空是肯定有的,許多城池荒廢了,高宗皇帝在位這後面這二十三都是在休養生息。
太宗皇帝繼位時四十有一,至今已有十八年了。太宗皇帝有三個兒子,太子李景,二殿下李暃,這兩個盧林見過李暃,大概二十七歲左右,三殿下李晟今年二十五了,這個盧林清楚,前年的榜眼,二十三歲,從神都去崆峒也是一路同行,也不知如今李晟在西關做得如何了。
.
盧林翻到最後的內容,記載描述則是較為龐雜了。其中有商人風花雪月之事,也有商人經歷的各種買賣故事,應該都是真人真事,記載得都是一些極為典型之事,很有借鑑和警醒之意義;還有經商之道,對於行商坐賈分析也都有,總結出一些經營之道:薄利多銷,無敢居貴;見端知未,預測生財;時賤而買,時貴而賣;知地取勝,擇地生財;雕紅刻翠,留連顧客;以義為利,趨義避財;長袖善舞,多錢善賈;奇計勝兵,奇謀生財;居安思危,處盈慮方;擇人任勢,用人以誠……
這些說道之中都記有範例,看過極易得到認同,盧林看過後認同其中大半,還有一些不太認可,比如長袖善舞,多錢善賈之說,盧林覺得不應該如此,商賈應當首重誠信,但是看前面那些記載王府啊官員的,也知曉這些商人有此總結是有來由的;至於雕紅刻翠,留連顧客,這個盧林認同一半,只是感覺這說法更像是開青樓的。
在揚州城,二師伯請了八個富商吃飯,席間盧林也看得出他們賈而好儒,亦儒亦賈,看過這書之後,盧林得知這也是有來由有傳承的。整本【商覽】中處處透露出寫書之人很在意這些名聲,書中都是言必稱士商,看到這些盧林不禁莞爾。
盧林在揚州和程鳳笙閒談之事,有許多可以在這本【商覽】中看見,若是當初從朱氏來的路上看完這書,那和程鳳笙交流或許會有更多收穫,畢竟程家是如今的大商,對當下貿易買賣是瞭如指掌,而這書畢竟是前朝的。這本書盧林也只是粗略翻閱了一遍,沒有細看。盧林想到等回神都後那李兄還約了一敘,在百鍊堂後面這些天還得認真看看,不然等到了神都,見了李兄若是對答不上,實在是過意不去,愧對李兄如此對待自己。
盧林對於【商覽】這最後的總結之語極為認同。
【於己有利而於人無利者,小商也;於己有利而於人亦有利者,大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