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www2/jsonfs/198/198282/124739513.json):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shushazw.com/read.php on line 107
江湖十三之風起-第九十八章 揚州,舞昺十三么,殊沙中文
舞昺十三么 作品

第九十八章 揚州

 接下來兩天,盧林覺得了解得差不多了,自己對第十八式‘六合廣’已經有了眉目了,準備明天離開朱氏去往揚州,翰師兄今天開始傳授明玉十八手給朱氏弟子了。小桃桃也跟著一起來學,令狐雍被安排去坊市那邊做事了,語言習俗他還不太適應,但是朱慈安排人教他,如今是跟著在學,而且令狐雍一家三口被朱慈安排在主宅這邊住下,這應該是王妃的遺澤所致。

 至於小桃桃的待遇是按照主家弟子待遇來的,只是小桃桃還不習慣這些,覺得不自在,找到盧林來訴說,盧林也沒有辦法,他也不懂世家之事,好在小桃桃已經開始跟著朱家弟子在私塾識字讀書了,沒接觸過這些的小桃桃似乎很有興趣,和盧林說過後,盧林安慰了幾句就是,第二天小桃桃就淡忘了這些。

 九月二十八日早上吃過早飯就向朱慈告辭了,小桃桃極為不捨,盧林答應她過一個月再來看她,翰師兄估計還會呆半個月左右,朱箴言則是說她這裡等盧林來了一起去神都。

 盧林只騎了【小紅】離開朱氏,四百里地按照【小紅】如今的腳程,比普通馬匹還要快一些,兩天不到就可以到得揚州,離開朱氏巳時不到,盧林沿途留心了一下,應該是沒有人尾隨,未時的時候在池水岸邊歇息的,吃過帶著的乾糧,等來船隻渡河後晚上天黑在離清流縣二十餘里附近尋了個山洞夜宿。趁著夜幕前的餘光,盧林還獵到一隻獐子,在山洞燃起火堆炙烤,晚上好好吃了一頓,明天后天的飯食都沒有問題了。

 清流縣屬滁州,盧林在西原書院曾經誦讀過廬陵大文士歐陽永叔的名篇【醉翁亭記】: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

 這篇文章夫子們極為推崇,不止因為是本地大文士之作,夫子講解過其獨特之處,【醉翁亭記】一改當時駢儷文體盛行之風氣,作出此文,語言平易順暢,簡潔凝練又圓融輕快,娓娓而談,紆徐有致,這種平易自然的新風格,在當時曾引起極大的爭議,但最後卻是改變了當時的文風,開創了新風起。

 【醉翁亭記】全篇共四百零二字,是歐陽永叔自劾乞罷與范仲淹同其退後所作,歐陽永叔因此被左遷為知制誥、知滁州,為滁州太守,此文作於慶曆五年,其前一年,慶曆四年春,范仲淹作文【岳陽樓記】,這兩名篇西原書院的夫子都是很推崇的,盧林也都能夠流利背誦出來。

 歐陽永叔在滁州其時不過四十餘歲,還是盛年,卻寄情山水,自號“醉翁”,廬陵城在南湖橋那邊也有個永叔書院,不大,一般也不從外面招收學子,大多都是歐陽氏族之人,或是相關親友;歐陽永叔是廬陵恩江縣人氏,其後人也有在其餘地方開枝散葉的,廬陵城西郊三十里的釣源村都是歐陽後人,恩江靠近臨川,隔著大山。

 臨川才子王安石也曾受到歐陽永叔的引薦,還有蘇洵、文彥博、司馬光等人,至於蘇洵之子蘇大鬍子兄弟、曾鞏等人也都得過歐陽永叔的提拔,可謂是桃李滿天下,而且不是一般的桃李滿天下,古往今來無人能及。

 廬陵城的學子,十歲以上者,無論男女,人人都會背誦【醉翁亭記】。以前在西原書院,盧林只知背誦文章,不解其意,如今回憶起來,對於【醉翁亭記】最後幾句又多了些感悟。

 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盧林隱隱覺得這幾句感慨很有道理,人與人不一樣,與禽鳥不一樣,而且和【莊子·秋水】篇中的論辯相通。

 莊子曰:“鰷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盧林有些明悟,模模糊糊的,但是想了半天,也沒想不太明白,暫且記在心中,以後再說,可以問問大姑姑、三叔他們。

 滁州曾經是雲水宮的地盤,那年從汀州回來遇見雲水宮伏襲,回到臨江坊後,三叔直接去了揚州和二師伯帶人連續挑了雲水宮滁州和六安兩處分院。

 .

 次日清晨,盧林繼續前行,遇見當地人打聽了一下情況,他是想去醉翁亭看看的,但是打聽後就取消了這個念想,此去醉翁亭有六七十里山路,極不好走,還要等渡船過清水河,往來至少要四個時辰,於是便沿路直往揚州去了。

 這段路盧林走的是驛道,中午趕到長興四號墩驛站歇息,附近有山有水,臨江坊鑄造典籍有記載為小冶山,記載中說吳王夫差在此設有冶煉作坊,製造青銅兵器,後世歷代也常常於此冶鐵鑄錢,故名冶山;冶城信源八寶閣所在之地其實也是冶山,是越州冶山,並且名聲一直顯於世,逐漸形成規模,世人皆稱冶城八寶閣。

 八寶閣覆滅後,那一帶都廢棄荒蕪了,二十多年來也沒有人敢去那邊,畢竟五大派三大鑄是同氣連枝的,沒有五大派和千鋒照、百鍊堂首肯,任誰也不敢去佔據,直到前兩年臨江坊創立,冶城八寶閣舊址也被人重新翻起來了,也有過自稱八寶閣弟子後人來臨江坊找過大掌櫃,希望大掌櫃回到冶城八寶閣再現八寶閣的輝煌,大掌櫃不置可否,只是和章閩江商議過,由章成南在汀州接洽那些自稱八寶閣後人的人,核實後,支援點銀兩讓那些人在冶城八寶閣舊址弄了個鋪子做鐵鋪的買賣,其它一概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