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業餘選手
世界大戰期間,臨時政府出於安全考慮,曾想把尼古拉一家送往英國避難。
英國政府再三斟酌,表示不方便接收。
從那時起,維特對英國的態度徹底轉變。
日俄戰爭後,俄羅斯通過英國貸款重建財政,雙方曾有過一段蜜月期。
現在回頭再看,英國之所以和俄羅斯修復關係,完全是因為德國的威脅,並不是英國人良心發現。
巴爾幹戰爭期間,喬治行動迅速,趕在英國反應過來之前就拿下君士坦丁堡,英國人不得不接受這個結果。
世界大戰期間俄羅斯至少兩次拯救英法聯軍,尼古拉為分擔英法聯軍的壓力,不惜打破喬治制定的戰略,賭上俄羅斯帝國的國運,最終卻換來英國的徹底拋棄。
這就是和英國當盟友的結果。
歷史經驗證明,俄羅斯能依靠的,唯有自己。
對英國的妥協,只會讓英國變本加厲。
英國人喊的雙贏,是指英國贏兩次。
和英國人相比,法國人就聰明多了。
喬治的兩個“很好”,英國人並沒有放在心上,於是招致俄羅斯的反擊。
白利安向巴黎彙報了君士坦丁堡的情況後,法國總統雷蒙·普恩加萊立即調整日程,親赴君士坦丁堡,向喬治當面解釋。
雷蒙·普恩加萊對德國的痛恨,比克里孟梭更甚。
克里孟梭在巴黎和會中對德國的態度是公認的苛刻,雷蒙·普恩加萊卻還認為克里孟梭對德國的讓步太大。
在巴黎和會開幕式上,雷蒙·普恩加萊致開幕詞,稱德國“生於不義,自當死於恥辱”。
世界大戰爆發前,雷蒙·普恩加萊訪問俄羅斯帝國,曾致力於調解俄羅斯帝國和奧匈帝國的矛盾,最終無功而返。
普恩加萊的任期將於明年初到期,他主動放棄競選,所以才有時間來君士坦丁堡。
喬治親自前往港口迎接雷蒙·普恩加萊,這一舉動被法國媒體盛讚,稱這才是俄羅斯真正的“國禮”。
現在評價俄羅斯“國禮”的標準很簡單,別管歡迎儀式有多大,也別管俄羅斯媒體怎麼說,只看喬治是否親自出面迎接。
當然這也不是唯一標準。
羅馬尼亞王國國王斐迪南和保加利亞王國國王波利斯也經常來君士坦丁堡,喬治從來沒有親自迎接過,這並不影響俄羅斯和兩國之間的關係。
喬治的辦公地依然在之前的戰區司令部,新辦公大樓正在建設中,預計後年才能投入使用。
普恩加萊當面向喬治致歉,稱法國無意侵犯俄羅斯的利益,解釋白利安出席新聞發佈會,並不代表法國的態度。
喬治能理解法國人的心情,但不接受普恩加萊的解釋。
寇松出席新聞發佈會,即便無法給俄羅斯造成實際損失,也是故意噁心俄羅斯。
法國是真心想扶持波蘭,對德國形成兩面夾擊。
喬治不是尼古拉,英法忽悠尼古拉那一套,在喬治身上無效。
喬治就算當面說的再好聽,也肯定不會像尼古拉那樣,為英法賭上國運。
波蘭現在的領土,只包括當初被德國和奧匈帝國割佔的部分,被俄羅斯割佔的不包括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