鯰魚頭 作品

第639章 投降和自殺無疑(第3頁)

 


    為便於向小亞細亞半島運送物資,德米特建議在博斯普魯斯海峽修建一座跨海大橋。
 


    博斯普魯斯海峽最窄處,寬度也超過1000米。
 


    建橋的話,總長度肯定在1500米以上,絕對是個大工程。
 


    技術上不成問題,1869年,美國紐約修建的布魯克林大橋,全長1600米,工期歷時14年。
 


    俄羅斯帝國在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的時候,積累了豐富的建橋經驗。
 


    喬治也不缺工人,僅奧斯曼帝國和奧匈帝國兩國的俘虜,就超過50萬人。
 


    唯一要擔心的是鋼材。
 


    德米特預估,要修建跨海大橋,所需要的鋼材總量,可能在10萬噸以上。
 


    世界大戰背景下,鋼材的需求居高不下,去年俄羅斯帝國的鋼鐵產量為1100萬噸,雖然高於英法和奧匈帝國,和德國的1800萬噸依然相去甚遠。
 


    今年以來,俄羅斯帝國的鋼鐵產量持續提升,僅前十個月就生產了1300萬噸,主要增量都來自阿穆爾。
 


    為確保對博斯普魯斯海峽東岸的控制,雖然工程浩大,喬治還是決定在明年春天動工。
 


    這麼多俘虜,殺不能殺,放又不能放,乾脆就當免費工人用,節省一大筆錢。
 


    曾擔任過法國總理的路易·巴爾都作為法國總統普恩加萊的私人特使來找喬治,希望喬治公開反對俄羅斯帝國和德國媾和,堅定信念,決不當逃兵。
 


    喬治是個念舊情的人,同時也記仇。
 


    “德國攻擊華沙的時候,你們在幹什麼?”
 


    路易·巴爾都強詞奪理:“這和這件事又有什麼關係呢?”
 


    “當然有關係,既然你們可以拋棄俄羅斯帝國,俄羅斯帝國也可以拋棄你們。”
 


    尼古拉要作死就隨他,喬治不會公開和尼古拉唱反調。
 


    “大公爵,德國在去年的進攻,給我們造成慘痛損失,我們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路易·巴爾都賣慘,打不打也不是他說了算。
 


    黑格和霞飛這兩位,一位是“索姆河屠夫”,一位是“遲鈍將軍”,不能對他們抱有太大希望。
 


    “德國人進攻你們的時候,我們為牽制德軍,主動向德國發起進攻,盡到了盟友的義務——”
 


    喬治不接受這種理由,誰都有不得已的苦衷。
 


    “——德國人進攻我們的時候,你們連演一下都懶得演,唯恐引起德國的注意,現在又到了你們需要俄羅斯的時候,這就是你們的態度?”
 


    喬治像個渣男一樣問法國人要態度。
 


    “大公爵,如果俄羅斯堅持作戰,那麼在戰爭結束後,法國會支持俄羅斯帝國獲得完整的黑海出海口,以及保加利亞王國在巴爾幹的利益。”
 


    路易·巴爾都開出的條件,並不能讓喬治滿意。
 


    不管法國是否支持,完整的黑海出海口,喬治都要定了,誰都拿不走。
 


    至於保加利亞王國在巴爾幹的利益——
 


    這完全不是支持,而是在離間喬治和聖彼得堡的關係。
 


    都這時候了,還不忘勾心鬥角,這果然很法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