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羞辱(第2頁)
相比之下,德米特的方案更穩妥。
喬治選擇相信一線指揮官的靈敏嗅覺。
俄軍的反擊是從2月13號開始,此前來自遠東的高日軍團,和從羅馬尼亞、希臘抽調的援軍已經在加里波第半島集結完畢。
得益於波羅的海艦隊的增援,喬治將地中海艦隊的三艘全重型火炮戰列艦全部集中在馬爾馬拉島,準備為登陸部隊提供火力支援。
集結在君士坦丁堡的轟炸機,也已經超過200架,這些轟炸機從君士坦丁堡起飛,可以直接對奧斯曼帝國的首都實施轟炸。
2月13號,參與進攻的第一批部隊分別在馬爾馬拉島和君士坦丁堡登船,在戰列艦的保護下,向預定目的地駛去。
轟炸機同時從君士坦丁堡起飛,對目標進行轟炸,為登陸部隊掃清障礙。
第一批攻擊部隊全部都來自高日軍團,他們每人要攜帶一個星期的給養,登陸之後即向內陸地區發起進攻,完成對奧軍的包抄。
“埃及遭到奧斯曼帝國的進攻,我們的補給線有被切斷的可能。”
德米特向喬治緊急報告,這是12小時前發生的。
蘇伊士運河不僅是君士坦丁堡的補給線,更是英軍的生
命線。
戰爭爆發後,英國從亞洲抽調的殖民地僕從軍已經多達120萬人,以英印部隊為主。
印軍人數雖多,戰鬥力堪憂,主要負責後勤運輸等次要任務,英軍在法國的前線,主力是加拿大部隊和澳新軍團。
埃及由於遠離前線,駐防的部隊大多來自印度。
奧斯曼帝國參戰後,將主力用於攻擊博斯普魯斯海峽,並沒有在埃及方向用兵。
所以英軍也就沒有加強對埃及的防禦,一切如常。2月12號,奧斯曼帝國突然向埃及發動進攻,英印部隊迅速潰敗,在短短12小時內,奧斯曼人推進了120公里,逼近蘇伊士運河。
英地中海艦隊司令薩克維爾·卡登上將不得不向喬治求援。
“12小時推進120公里,奧斯曼人是怎麼做到的?”
德米特萬萬沒想到,喬治的第一反應居然是這個。
“奧斯曼人使用騎兵,推進速度本來就很快——”
德米特表情複雜,顯然也是被友軍的表現驚呆。
“——120公里的意思是,印軍潰退了120公里,估計奧斯曼人也沒想到,他們的騎兵,居然追不上印軍潰逃的速度。”
這就合理了!
德米特看向喬治的目光充滿不解,因為喬治手中恰恰有一支準備在波斯半島開闢第二戰場的部隊,正在前往波斯半島途中。
喬治原本是想在波斯灣沿岸登陸。
現在不用前往波斯灣了,先去埃及給英國人擦屁股吧,無論如何都要確保蘇伊士運河的暢通。
和在冰天雪地中極速狂飆的德軍一樣,奧斯曼軍隊在俄軍面前同樣不堪一擊。
首先在科加厄裡登陸的,是新組建的遠東第7軍。
第7軍下轄四個師,三個來自日本,一個來自高麗。
在科加厄裡登陸後,第7軍將配備給第14集團軍,接受楊科夫指揮。
隨後在科加厄裡登陸的兩個希臘師和一個羅馬尼亞師,同樣配備給第14集團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