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得加錢(第3頁)

 “天祚帝的人頭可不止這個價,這個做不了。”王燁搖頭道。

 “那進攻遼國大軍,然後對半分戰利品呢?”李助問道。

 人家提第一個建議,就是提下,第二個才是人家真正想做的。

 “遼國是衰弱的狼,金國是正在長大的虎,我倒是不建議咱們去助他們。”杜老大對進攻遼國沒意見,但是對幫金國有意見。

 “如今還是遼國最強,遼國才是現階段最大的敵人。”李助道,這就是提出不同的意見了,遼國就是真成了虎,也能處理的。

 “就是因為遼國看上去最強大,所以大家才研究著怎麼組團打他?前日咱們的官家,再次接見了馬植,已經大略傳出風聲來,想來官家已經開始準備海上之盟了,就是聯繫金國,共同攻伐遼國~”王燁道,心中有些感慨,這就是歷史的車輪滾滾往前嗎~

 馬植,名字很多,先是改姓李,名良嗣,後又因為徽宗讚賞他的投靠,賜以國姓,更名為趙良嗣。

 反正就是這麼個人,憑藉一己之力,推動了整個海上之盟的進行,間接或者說直接導致了靖康之變的發生。

 只是這人大概是政和元年(1111年)童貫出使遼國的時候,馬植主動的找上門的。

 其人本為遼朝大族,官至光祿卿,史書上記載是因為覺得,天祚帝昏庸暴虐,政治**,民不聊生,外加女真族的崛起給遼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覺得遼前途灰暗,危在旦夕,便有了投靠歸順宋朝的想法。

 而金國1115年初立國,然後屢戰屢勝,打的遼國一副亡國的樣子,然後才有這聯金伐遼的事情。

 然後大概是公元1118年,這事才真的通過登州到遼東的海上交通,進行正是的盟約商定,這就是所謂的海上之盟。

 所以這大概就是梁山加入遼東局勢之後,遼國的處境更不妙了,然後宋國官家和朝廷下定決心要趁勢取燕雲十六州,然後果斷的加快了進度~

 對於改變歷史進程,王燁的態度是無所謂,畢竟如果不是為了改變歷史,自己折騰這些幹什麼?

 先知先覺?

 以前有用,以後就不用了。

 “如今,這遼東愈發熱鬧了~”李助搖頭道。

 這就是自己的不足了,燁哥兒總是能見微知著,一些小的事情上,就能看出來這天下大勢來,但是自己就不成了。

 官家召見馬植,現在得叫趙良嗣了,這事自己也知道,但是就沒有這方面的判斷。

 “那就快刀斬亂麻,對手都弄死,遼東就是我們的。”杜老大的思路簡單、直接、正確。

 “二哥說的對,無論遼或者金,對咱們都是敵人,所以得想辦法讓他們打的熱鬧些,但是也不能讓遼國真這麼敗了。幾十萬部隊的潰敗,繳獲會讓金國一波肥,所以這中間的尺度就很難把握,不過我倒是想到了一個新的思路,或許能成。”

 “什麼思路?”

 “渤海大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