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外 作品
第519章 《覺醒年代》(第3頁)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漢,漾也,東為滄浪水。”漢水初名漾水,因帝堯長子監明(字漢)的漢部落封遷至此,故改“漾”為“漢”。
“而先秦著作《山海經?西山經》有云:“蟠冢之山,漢水出焉,而東南流注於沔水。”在沔水合流於漢江的褒河河谷,摩崖巨石將這段塵封已久的歷史和盤托出,似乎往日間的一切都已水落石出。”
“歷史,停泊於水邊,如同一隻搖搖晃晃的小舟;疼痛,卻早已人去樓空,只剩下形跡可疑的苔蘚覆蓋著刀劈斧鑿後的鋒芒和那兩個大字“袞雪”
再寫一篇《東方的哥倫布》則是描寫西漢時候出使西域的張騫—絲綢之路的開拓者,討論中國古代對外開放之事,“天下大同、協和萬邦”……
還有一篇叫《巴山夜雨》,是路過巴山腳下,想起了李商隱那首著名的七絕《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談論了“思鄉”作為中國文人一個永恆的主題….
當然還有在五門堰的遊歷,要兌現那個姓楊的大爺的話。
餘秋雨有一篇散文《都江堰》可以借鑑一下,散文名字就叫《從都江堰到五門堰》。
“像李冰、唐樂房這樣的人,是應該找個安靜的地方好好紀念一下的,造個二王廟,唐公廟,也合民眾心意。
“實實在在為民造福的人升格為神,神的世界也就會變得通情達理、平適可親。中國宗教頗多世俗氣息,因此,世俗人情也會染上宗教式的光斑。一來二去,都江堰、午門堰倒成了連接兩界的橋墩。”
方明華一口氣寫了四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