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外 作品

356 方老師佈置的作業


 原來,在上一節課結束後,方明華佈置了一份作業:讓每個學員分析閱讀的那六篇中任意一篇。

 除過在課堂上重點講述的《牆上的斑點》《太陽終將升起》。

 要分析的結構、寫作手法,如何運用意識流寫作等等,誰寫好以後可以直接拿給他看。

 這個兩個姑娘就為此事而來。

 見此情景,方明華也不急著寄信,招呼兩人進屋,拿起她們寫的文章看起來。

 陳虹分析的是劉以鬯《對倒》,而李虹穎分析的是方明華寫的《路邊野餐》。

 劉以鬯《對倒》的有兩個版本,1972年寫的長篇,後來作者又濃縮為一個短篇,方明華讓他們看的是短篇。

 寫的是一個是上海移居香港,在回憶中懷舊的中年男子;一個是香港土生土長,在幻想中憧憬的青春少女,他們互不相識,各自遊蕩在70年代的香港街頭,帶著各自的見聞和感受迎面而行,又背向遠去,僅有的一次邂逅,也是擦肩而過。

 方明華先拿過陳虹寫的文章,認真看著。

 在文中,陳虹詳細分析了《對倒》寫作手法,指出:採取雙線並進,純主觀視角展現變化,並且經常男女對調。

 男表達對女的看法,女發表對男的看法,共同表述對所見所聞的看法,暗示意識流動,形成種奇妙的互動,整體形成複雜的心理結構

 還不錯,看來是真的看懂了。

 方明華看完以後抬起頭問道:“陳虹,你為什麼要選這篇作為分析對象?”

 “因為我是申城人,中回憶舊申城那些時光我感覺很美,很親切,如果拍成電影肯定好看!陳虹回答道。

 方明華聽了點點頭。

 沒錯,十多年以後,香江的墨鏡王拍成了《花樣年華》。

 他又拿過李虹穎寫的文章。

 姑娘分析的是《路邊野餐》。

 “我是重慶人,你中描寫的雖然是黔省的一個地方,但我覺得環境和我們老家非常相似,中描寫的人物風土人情,我感到很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