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外 作品

247“方先生,你加入編劇工會了嗎?”(第3頁)

 忙完這些事,方明華就感到輕鬆起來。

 當然還要《盜夢空間》劇本,再寫成投稿給《奇幻與科幻》雜誌,主編親自打電話約稿,不能食言。

 而且效益也要最大化嘛。

 不過這事不著急,從美國離開前搞定即可。

 方明華的日子變得悠閒起來。

 在iwp的學習訪問是很輕鬆的,大家既不是來進修也不是以來取得文憑,單純的訪學而已,也沒有什麼寫作任務——當然,回去估計要寫一篇訪學心得體會上交給作協。

 不過張先亮似乎在忙,他正在寫自己的第一個長篇《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在國內沒完稿,準備來美國繼續寫作。

 今天下午吃完飯,方明華和張先亮兩人就沿著河邊散步。

 或許是張先亮年齡較大的緣故,很喜歡晚上吃完飯出來轉悠轉悠,然後再回酒店寫作。

 愛荷華是個安靜、古板的城市除了有家酒吧,幾乎沒什麼夜生活。

 今天愛荷華河的水位陡然漲高了。能看到陰影中的水波,反光照射在橋墩上,形成一個多稜鏡。

 岸邊還有不知名的花兒和樹幹,有的樹幹會呈現人臉的形狀,還有的像挺立的松鼠,嘴角長出長長的白鬍子。

 兩人沿著河岸漫無目的走著,邊走邊聊學習交流的事。

 “明華,你覺得他們講的怎麼樣?”張先亮問道。

 方明華指的是上課的事,想了想說道:“我聽的沒你多,覺得授課非常技術流,“解剖學”式的,側重的內部結構。咱們而國內更傾向解析與外部的關係。”

 “是的。”張先亮點點頭。

 “而且我美國整體上也很單純,很原始的,蠻荒的,缺少歷史感,所以我個人不大喜歡海明威或傑克·倫敦。”

 “美國才多少歷史,哪有什麼歷史感?”方明華聽完笑起來:“而且這些大學生甚至作家,哪有咱們國家的作家經歷過那麼多事?”

 兩人正閒聊著,就看見一個年輕的東方男人匆匆走了過來。

 是一起來學習的韓國作家金東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