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5小說歸小說,將來劇本歸劇本
小說以一個富有鏡頭表現感的雷暴場景開局,拉開反腐大幕。
此後的情節故事,也是懸念叢生,環環相扣,幾乎每一位讀者都在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最後的結局。
這種寫作手法,更類似於劇本的寫作,更容易讓人得到“爽”感。
這種感官的快感,卻會削弱小說的張力與內涵,很少會讓人會在文筆與敘述的技巧上沉思。
這一點,閻真的《滄浪之水》做的更好。
不僅僅是一部官場小說,更是現實主義題材的一部巔峰力作。這部作品通過人物的人生經歷,將時運轉移中的人性百態與人情翻覆,將權力與金錢對知識分子的精神擠壓與價值毀滅,均深刻地一一道破。
並沒有停留在官場情節的表象,而是觸及人的靈魂,通過政治仕途的變化,來描繪主角池大為這個知識分子在精神世界裡妥協、適應與蛻變的全過程。
閻真的文筆娓娓道來,敘述上行雲流水,對人物的刻畫,用近乎白描和不動聲色的細節陳述,寫活了池大為與馬垂章兩個人物。
相對於《人民的名義》,從人物的設定上也借鑑了戲劇的衝突與集中。
小說中的人物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交叉關係,正面人物侯亮平與反面人物高育良、祁同偉更是師生關係、同門關係,雙方的較量更是濃縮了感情、權力與陰謀的多重元素,這樣的情節搬到熒屏上,自然而然會擁有戲劇性的衝突。
但最大的問題在於:人物的複雜性刻畫上,失之於臉譜化。
特別是主角侯平亮,更多地像是一個秉承天命而來,從石頭裡橫空出世的孫悟空,他無所畏懼,堅定反腐,哪怕身陷對手製造的莫須有陷阱,他也總有三根毫毛護體,成功逆轉命運。
如果不是主角光環加持,估計要被劇中的一幫大佬們,吃的連渣都不剩。
這也是這部小說和電視劇最大的詬病之一。
改吧
少點所謂戲劇衝突性,多寫點人性的複雜以及社會的批判。
小說歸小說,將來劇本歸劇本。
1993年的冬天,方明華就這麼度過。
外面,文壇延伸到文藝界都圍繞“人文精神大討論”吵翻了天,但方明華在溫暖的家裡寫著一個有些殘酷的故事。
時間到了十二月下旬,這天下午,方明華正在書房裡碼字,就聽到門外傳來一陣急促的上樓聲,緊接著書房門被推開,女兒蕊蕊揹著書包跑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