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調停(第3頁)
十天後,小亞細亞的局勢發生了戲劇性的轉折。和平的消息如同一道閃電劈開了陰霾,從尼西亞迅速傳來。基裡傑被迫接受了塞爾柱皇帝的調停,經過緊張的對峙與衝突,終於在皇帝的壓力下作出了妥協。這一決定如同驟雨初歇後的寧靜,瞬間改變了整個地區的氣氛。各方勢力的目光都集中在這次關鍵的變動上,小亞細亞的未來彷彿在一夜之間重新被書寫。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呂基亞,一場關鍵的談判正在進行。安託利亞蘇丹國的全權代表朗希爾德,正與羅姆蘇丹國的代表坐在寬敞的議事大廳中。大廳內的氛圍莊重而緊張,牆上懸掛著兩國的旗幟,陽光透過高大的窗戶灑在光滑的石地板上,映出一片片長長的影子。
朗希爾德神情凝重地審閱著停戰協定的最後細節。協議明確了兩國的疆界,將邊界線劃定在實際控制的分界線,以滿足塞爾柱皇帝的要求。各方代表時不時低聲交流,確保每一項條款都能得到準確的理解和落實。
協議簽署後,朗希爾德迅速行動,帶著飛熊營和夔牛營開始了撤離呂基亞的準備工作。戰馬嘶鳴,軍隊整裝待發,隊伍整齊地穿過呂基亞的街道。士兵們嚴陣以待,認真地檢查裝備,確保撤退過程的順利和安全。
呂基亞漸漸恢復了平靜。朗希爾德親自完成了將呂基亞的控制權移交給羅姆蘇丹國的任務,她嚴謹而高效地處理了所有法律文書和權力轉移的細節,確保每一步都符合規定。她的動作堅定而迅速,正式宣告了呂基亞的歸屬回到羅姆蘇丹國的管轄之下。這個過程標誌著安託利亞蘇丹國在呂基亞的軍政控制徹底結束,羅姆蘇丹國重新獲得了這片土地的主權。
然而,在撤離過程中,朗希爾德及其指揮的飛熊營和夔牛營卻鑽了停戰協定的空子,進行了一次偷偷摸摸的小動作。儘管表面上撤離顯得井然有序,部隊的列隊整齊,馬蹄聲迴盪在呂基亞的街道上,但在暗處,卻上演了一幕幕混亂的搶掠。
當夜幕降臨,飛熊營和夔牛營的士兵們似乎被某種原始的衝動驅使,悍然突破了紀律的束縛。他們在朦朧的燈光下,悄悄地在城鎮裡四處搜掠,闖入了民居,肆意劫掠了存糧、財物和各種珍貴的物品。金銀財寶被毫無顧忌地裝進大包小袋,而當地的居民則驚恐地在屋內躲藏,有些人甚至被強行抓走,帶上了潘費利亞。
隨著安託利亞蘇丹國隊伍的撤離,他們所到之處,搶掠行為的消息如同風暴般迅速傳遍呂基亞各地。城鎮裡的居民們在驚恐和憤怒中發現,昔日的和平已被掠奪和恐懼所替代。士兵們搶走了家中的財物,掠奪了商鋪的珍貴物品,甚至還綁架了一些無辜的平民帶回潘費利亞作為奴隸。整個過程顯得極其混亂,彷彿一場黑暗的掠奪劇在夜色中上演。
民眾的憤怒如同燃燒的烈焰,紛紛抗議,然而面對安託利亞蘇丹國的強大軍隊和停戰協議的壓迫,這些聲音顯得微不足道。基裡傑在外有更大的壓力,內有即將到來的挑戰和塞爾柱皇帝的威脅,最終選擇了忍氣吞聲,沒有追究這些搶掠行為。
終於,安託利亞軍隊撤回了潘費利亞,呂基亞漸漸恢復了表面的平靜。飛熊營和夔牛營帶著掠奪來的財富和奴隸人口,退回到了衝突前的駐紮地。
李漓對這些搶掠行為選擇了視而不見,因為他深知,這些行為是戰士們情緒的一種宣洩方式。在緊張和疲憊的戰爭中,部隊的退卻往往伴隨著一股難以控制的釋放衝動。他意識到,給這些戰士們留一個出口,讓他們釋放積壓的怒火和不滿,對維護部隊的士氣和穩定至關重要。儘管這些行為在道義上並不光彩,但李漓知道,在這動盪的時刻,他必須在實際和理想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其實,安託利亞蘇丹國在這次動盪中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在衝突的最後關頭,盧切扎爾趁機佔領了卡里溫亞,因此這一地區正式納入了安託利亞蘇丹國的版圖。如今的安託利亞蘇丹國已經擁有了包括潘費利亞、博茲克爾、卡里溫亞在內的三個謝赫領地。這一擴張使得蘇丹國的疆域更加廣闊,實力顯著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