禿尾巴的狐呆呆 作品

第442章 泡湯(第3頁)

 李大貴笑道:“知道了,銀子不用你拿。什麼定錢,我沒錢買田,難道白給他一兩銀子嗎?回去我就要去要回來的。”

 張鳴曦一呆,還能要回定錢?

 不過鄉下人,大多是講人情面子的,並不按律法辦事,說不定能要回來也未可知。

 買田的事就這樣泡湯了,到手的鴨子飛了。

 張鳴曦倒不以為意,反正鄉下田地多,總能買到,不急在一時。

 他擔心的是趙仁的作坊,投了這麼多錢,真的不能打水漂啊!

 張鳴曦打著看姐姐的名義,見縫插針地往紅柳家跑,幫趙仁出主意,問進展。

 功夫不負有心人,酒坊總算傳來了好消息。

 趙仁換了一套好器皿,釀酒師父微調了一下配方,終於釀出了五十度酒。

 趙仁吸取起上次的教訓,不敢大量生產,每次只釀幾十斤,好在次次成功了。

 這一下,趙仁不但自己大獲成功,還帶動身邊的人獲益。

 首先獲益的是張鳴曦。

 作坊目前出酒有限,張鳴曦連鍋端,高度酒只有他家供應,很多想嚐嚐味道的人只能來他家,連帶著吃飯的客人多了,飯館生意肉眼可見地變好。

 第二個獲益的是李立維父子。

 李大貴養了二十多頭豬,豬吃得又多,肯定不能指望胡秋月去打豬草,每天的豬食就讓他抓瞎。

 這個年代可沒有現成的豬飼料,他不得不拿錢去買麩皮,穀糠,豆粉等泡給豬吃。

 趙仁給他解決了難題。

 作坊投入生產,產生了大量的副產品——酒糟。

 酒糟可是好東西啊,純糧食啊!

 酒糟裡不用煮,不用泡,直接舀給豬吃,省了多少人力?

 酒糟帶著殘留的酒液,豬們吃得醉醺醺的,成天埋頭睡覺長肉。

 有了酒糟,李大貴不再為豬食發愁,喜笑顏開地隔一天去酒坊拉一車酒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