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入京(第3頁)
很快他就反應過來,哪怕皇姐真的想要嫁給謝聽白又如何?
謝家那個小子雖然看起來脾氣臭了些,但是對皇姐卻好的沒話說,平時沒有什麼不良嗜好,秦樓楚館那種地方更是一步也不肯踏足,現在又在戰場上屢立功勳。
從小到大都在公主府長大,就是個知根知底的人,雖然比皇姐稍微小了那麼幾歲,容貌上也算是般配,勉強能夠配得上駙馬這個位置。
為何不能在一起?
他還沒有來得及開口說話,跟著皇姐一同去宜州的沈慎行就先站了出來。
“老先生此話差矣,長公主殿下與沈某一同前往宜州,沈某是從頭到尾見證了那名青年是如何被長公主買下的。”
沈慎行站出來並不讓人意外,整個沈家當時牽扯到刺殺皇子的事情裡,若不是顧昭惜打了個時間差,讓沈慎行在蘇玉審案之前將沈謹言逐出族譜,恐怕整個沈家都完了。
沈家的利益就是顧昭惜的利益。
盧敬之轉頭看向沈慎行,他知道此人幫助陛下推行新政,想要扶持寒門和世家對抗,倒是個有骨氣的,“願聞其詳。”
“沈某並不知曉長公主殿下和謝侯爺日常相處的細節,但全天下都知道長公主殿下當時將謝侯爺接回府裡是因為已故的老謝侯戰死沙場,他留下來的妾室虐待謝侯,殿下路過,仗義直言,特向陛下稟明瞭此事,願照料功臣之後。”
沈慎行這話說的心裡也沒底,他並不知道顧昭惜和謝聽白之間的關係到底進展到了哪一步,不過顧昭惜既然已經稱病,萬萬不能在這種事情上讓人落了話柄。
“在得了陛下應允後,謝侯一直在長公主府生活,蒙受陛下恩德,謝侯獲得了同皇子公主一般的待遇,師從三朝帝師蘇太傅和趙老將軍。”
沈慎行表面上看起來四平八穩,心裡卻忐忑異常。
蘇玉定定的盯著沈慎行,臉上神色不明。
“長公主殿下也一直細心照料謝侯,二殿下也將謝侯視為弟弟一般關懷,按照這種相處方式,哪怕路邊的小貓小狗也會對主人心懷感恩,何況是個活生生的人?謝侯親近長公主,將陛下視為再生父母是情理之中。”
顧昭惜對謝聽白無微不至是實話,但顧行簡和謝聽白之間到底是誰關懷誰就不一定了,沈慎行在解釋的時候還不忘記把當朝陛下扯進來,話裡話外都是對陛下的歌頌,稱讚陛下不忘記為朝廷拋頭顱灑熱血的忠臣。
盧敬之若有所思的看著沈慎行,這人很聰明,聰明到話語裡沒有一絲漏洞的幫著顧昭惜脫險,又留有一絲餘地。
“老先生許久不居廟堂,對於京城中的事情瞭解甚少。其實除了謝侯以外,長公主作為陛下的子嗣,受百姓供養,也一直在力所能及的回饋百姓。”
當時沈謹言出征的時候,沈家軍那些老弱病殘都是由顧昭惜出錢和沈老夫人一同照料,京城中開了好多家濟善堂,還給那些失去作戰能力的老兵的家眷優先提供工作。
每年的各種節日、天災人禍,甚至是隔三差五,顧昭惜都會施粥放糧、免費幫助百姓看病、主持公道等,每次顧昭惜都是自掏腰包,但卻頂著皇帝的名頭,讓百姓感恩陛下。
沈慎行將顧昭惜的所作所為樁樁件件拿了出來,好在顧昭惜多年以來在京中的名聲一直不錯,有很多事情都是板上釘釘的,哪怕站在其他皇子陣營中的那些大臣也挑不出任何毛病。
“至於那名青年,容貌既然和謝侯有幾分相似,又被宜州太守當成禮物一樣送來送去,長公主殿下就不能任由此人繼續留在宜州,若是被有心之人利用,不知會掀起什麼樣的風浪?對在外領兵打仗的謝侯爺和險些命喪宜州的長公主殿下也不公平。”
沈慎行口中的有心之人究竟是誰就不用說了,這時候還不忘記替顧昭惜賣慘,“沈某奉了皇命同長公主殿下一同前往宜州,也是一同遇險,如何險中逃生就不多說了,老先生不知其中關竅尚可理解。“
“但像老先生這般風光霽月的大儒都會有所疑心,若沈某同殿下不幸命喪宜州,今日朝堂上是否會是另外一番局面?到時候是不是變成了長公主不尊皇命,驕奢享樂,私德有虧呢?”
顧安低聲喝了一句,好。
“老先生或許不知,長公主殿下對沈某有救命之恩,所以沈某經常會去公主府送一些甜點小吃和時令下的新鮮玩意來表達謝意。”
沈慎行感謝自己前些日子去公主府的時候沒有著急離開,青竹又是個愛說話的,特地說了那名和謝小侯爺容貌相似的青年被顧昭惜送到了郊外的莊子裡。
“所以知曉長公主殿下為了不被旁人誤會,也沒有將青年當成面首的想法,特地將人送到了郊外的莊子上,給他一段時間思考之後的路該如何走。”
關於顧昭惜和謝聽白日後是否能夠在一起,他並沒有把話說絕,也沒有代替顧昭惜信誓旦旦的開口保證和謝聽白之間只有姐弟之情。
只是抓住了所有的細枝末節和自己現在擁有的證據,澄清了這個“替代品”的誤會。
沈慎行這些日子一直忙於新政,除了和世家扯皮,還要擔心自己是否哪句話說得不妥,著了旁人的道兒,並不知道盧敬之到底是不是顧昭惜安排的人。
但是此人就算真的是顧昭惜安排的人,現在開口說的這些話也是在替顧昭惜自毀長城,所以他必須攔著,大不了日後去向顧昭惜道歉就是了。
“原來如此,的確是老朽誤會長公主殿下了。”
讓人覺得意外的是盧敬之居然沒有在此事上多做糾纏,乾脆利落的承認了自己的片面。
沈慎行看見對方已經願意下臺階了,連忙給足了盧敬之面子。